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两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蓬勃的朝气,在新时代的浓郁氛围中,勤奋创作,刻苦耕耘,推出了不少优秀作品。整体上看,这些作品从不同视角生动展现了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的昂扬精神风貌。其中既有对新时代脱贫攻坚、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热情讴歌,又有对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重大主题的扎实书写,还有对典型人物和平凡劳动者的细腻刻画。或深耕一方土地,用色彩斑斓的地域书写,描绘丰饶、绚丽的中国文学地图;或追溯过往岁月,以全新的切入角度和方式展现中华民族历史的丰富剖面;或聚焦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以悯恤的大爱反映生活深处的困境,细心打捞日常生活中的暖意与亮色,体现了主题和风格的丰富多样。
伟大的新时代、奋力拼搏的精神、火热的生活、鲜活而丰富的现实,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图为贵州省从江县脱贫摘帽后展现新气象。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好的创作者,都有胸怀天下的信念和敬畏大地的品格
以精品奉献人民,是新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职责与使命是精神的灯火,引领我们将一己情感、自我体验和个人命运,融入当下社会生活的精神、风尚、趣味中,传达时代力量和人民心声,为理想而上下求索,为民生而担当作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文艺工作者不仅担负着描述与溯源华夏大地上的生动故事、市井百相、人生况味、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的重要责任,还担负着赓续传统文化、激活历史血脉、呼应时代召唤、启迪民众心智、塑造国民性格、引领价值规范、涵养时代风尚、培固民族根基、弘扬民族精神的伟大使命。
因此,每一个好的创作者都应该胸怀家国天下,因为强大、昌盛的国家才是中华儿女生命的坚强支撑;都应该敬畏大地、悲悯苍生,因为大地是一切生命存活的根基,苍生是孕育一切文明希望的母体。具体说来,就是要以主题深刻、人物鲜活、描写生动、语言优美的精品力作,深刻反映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跨越,生动刻画筋骨坚韧、血肉饱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民族精神图景的深厚文化价值与意义,真实再现华夏儿女或大仁大爱、大忠大勇、大节大义,或朴素平实、热爱生活、努力工作、善待他人的至纯至真至善的人性,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中国作协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成果资料图片
责任与使命的担当体现在近年来的历史题材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对内整合不同的话语形态,激活民众对革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唤起民族的群体记忆;对外立足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真诚关切人类前途命运,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意识。一批优秀作品以家国一体的叙事结构,通过历史的重现,将新时代新思想注入史实,构建起一份带有民族色彩的文化记忆,增强了新时代背景下广大国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
如郑局廷的长篇小说《红色特派员》,真实描述了沔阳儿女与新四军第五师并肩作战共抵外侮的抗日场景,塑造了以新四军特派员白荷及沔阳游击队队长胡水生等一批智勇双全、个性鲜明的光辉形象,弘扬了江汉平原湖区人民抗击日寇的英雄主义精神。小说深度挖掘中华民族的红色精神血脉和湖北革命文化资源,带有鲜明的主旋律色彩,其蕴涵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和理想信仰,凝聚着天地精华,躁动着乡野元气,抒写着生命激情,飞扬着中华魂魄。
责任与使命的担当体现在近年来描写当今社会生活题材的小说中,主要表现为以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回归自然的价值诉求,审视和描绘外部世界的生命图景,将关于人之生存世界的当下言说,不断向过去和现实时空拓宽,表达对个体生命乃至整个人类生存命运的真诚关切与诗性观照,让人重建对理想生活的希望与信心,自由放飞心中的激情和梦想,不断激活想象的灵感,深入探索世界奥秘,体恤民生、悲悯民生,促使人们在修正和改进现实的基础上,朝着求真求善的未来之境不断奋进。
如石钟山的中篇小说《二哥是军人》是一篇激荡青春梦想、致敬英雄主义的作品。作者紧扣人世间最珍贵的爱情、亲情、友情,将主人公二哥放在学校、部队、家庭、暖瓶厂、服装市场、房地产开发等不同生活环境中,以两条线索写他追求英雄梦想的坎坷历程和爱情婚姻的不幸遭遇,重点凸显在经历过众多挫折与不幸之后,他心中却依然恪守那份忠贞报国的英雄情结,恪守那份永不放弃的执拗与倔强。当“我”对二哥多舛的命运遭际深表惋惜时,二哥给出的答案掷地有声,“二哥是军人”,必须捍卫“军人的尊严与荣光”。这既是一代人的命运,更是来自时代深处的回声。作者自信而达观地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书写了人世间的大义与真情,字里行间流溢出严肃的思考和感人至深的正能量。
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都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的深处
以精品奉献人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发出的现实召唤。伟大的新时代、奋力拼搏的精神、火热的生活、鲜活而丰富的现实,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现实主义不仅是作家的生存处境,也是文学书写的生存语境。一个作家如果不向现实境遇挺进,就意味着他并未完成对生命存在的领会与担当。说到底,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提升是最大的现实。因此,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需要着力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现实主义创作引领当下的文学主潮是一种历史必然。处在这种新语境,我们要沉下心、俯下身,走到人民群众之中,走进现实生活深处,感受并收获独特的体验和认知,以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交融互渗的审美书写,关注城市与农村、历史与现实、世态与人心,真实记录变革时代纷繁复杂的表情和躁动不息的心魂。
作家赵克红(右二)在河南栾川县采访扶贫历程。资料图片
关注现实,不能局限于只描写眼前的生活,因为一个作家在立足现实的同时,需要面向历史、面向未来。所谓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未来引领现实,说的就是文艺创作应该真实地记录还原从历史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的发展链条,对当下社会人生进行一种现实立场和现实精神的多元化思考、探索与表达。这就要求广大作家在生动书写历史过往与时代生活时,既要揭示人之存在的合理性、可能性和局限性,更要密切关注真实性,向往普遍性,追求高雅、深刻、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性的精神境界,让我们有冷静反思和警醒的能力,通过文学描述中的偶然,追问人生、叩问灵魂、凝聚民心、汇聚力量,让温暖、明亮的思想照亮生活,拓宽深厚而又广远的表意空间,诠释博大而又庄严的精神襟怀,标示出世界的多元维度与景深,使写作抵达跟新时代相匹配的历史深度和时代高度,真正做到将主旋律的弘扬与文学关爱、悲悯人性的人文情怀融于一体,将历史和时代的风云际会与作家独特的个人生命体验融于一体,将现实主义的深刻性与艺术表达的创新性融于一体。
长篇小说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重镇。赵德发的《经山海》在思想主题层面,成功地整合了时代要求和一个作家面向时代担当责任时所应该保持的清醒与警惕,在讴歌新时代、塑造新形象时,不动声色地借古鉴今,呼唤当下农村确定发展方向时务必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思维和眼光。
从文体功能的设置和文本诉求角度来说,报告文学这一文体有着紧贴社会现实生活行走的姿态,需要书写者最大限度地逼近写作对象,进行田野式作业,不仅需要详细查阅系列相关事件的档案资料,更需要与许多相关人员面对面采访和交谈。如此,方能在实地考察调研中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产生情感交流,进而达到情理共鸣。高建国的报告文学《大河初心》以朴实、凝重的笔触,用横跨时空的历史长镜头,通过大量的真实细节,讲述焦裕禄如何始终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如何始终坚守“为人民办事”的纯粹初心,如何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还原了焦裕禄精神诞生的风雨历程,诠释了焦裕禄精神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及其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未来的文学书写,要确立精品意识,向人民奉献优秀的精神成果。从文本结构的创建,到故事情节的展开,再到文化内涵的彰显,从叙述方式的选择,到表现手法的交织,再到语言文字的运用,进一步有机整合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写实与虚构、笃实与空灵、明晰与隐晦、纯粹与杂糅、守成与创新等艺术思维和审美风格,以期建构起一种具有民族文化高清辨识度的新时代文学符号,生动饱满地讲好每一个具有艺术原创力的中国故事,更好地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使其汇聚成关乎立心与立人的中国经验、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来源:光明日报 李掖平,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