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2023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浙江台州开幕,与会代表共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参与新发展格局建设,如何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以“坚守实业,坚定信心,全力奋战民营经济发展新征程”为主题,分享了吉利控股集团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以及非营利办学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李书福表示,要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大胆发展,加快发展。心怀感恩,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坚定信心再出发。
坚持聚焦实业
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吉利始终坚守实体经济,聚焦制造业,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
李书福认为,尽管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全球完整的供应链,但核心技术仍存在“卡脖子”现象。
为此,吉利近几年在新能源科技、人机交互、智能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等前沿技术领域,做了大量投入和探索。吉利低轨卫星互联网“一箭九星”成功发射入轨,首款自主设计的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已经量产装车,吉利威睿科技聚焦“三电”自主研发制造已经实现产业化,以浙江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主体的协利会、荣利会正在快速崛起。“这些科技生态布局,都是为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
抢抓机遇拥抱新能源变革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吉利聚焦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ESG),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方面进行创新,持续夯实纯电、混动、换电、绿色甲醇等多技术路线新能源生态布局。
2月21日,吉利控股集团和河南顺成集团共同投资的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在安阳正式投产,这是我国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与工业废氢合成绿色甲醇的能源工厂。该项目的商业运营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李书福认为,假如能够有效利用全国排放二氧化碳的8.5%,中国就能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打造甲醇循环经济是破解世界能源安全和双碳难题的有效路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坚持开放合作
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在此倡议指引下,吉利专注深耕国内市场,持续加大国内投资,尤其是新能源、新基建、汽车新四化等相关产业的布局。同时放眼全球,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吉利业务已遍布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业务收入是国内业务的两倍。在全球市场拓展中,技术出海成为新的增长点。吉利为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公司战略输出了多款产品及发动机技术,技术授权法国雷诺集团、波兰电动汽车集团及德国奔驰集团等,携手开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李书福表示,吉利将坚持全球合规经营,坚持国家利益最大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发展。在深度参与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过程中,争取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双增长,产业综合实力和产业地位双提高。
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
强化人才制胜战略性支撑
党的二十大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李书福认为,吉利办教育既是责任,更是家国情怀。1997年,吉利进入汽车行业的同时就开始创办学校,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0多年来,吉利坚持党的正确办学方向,坚持非营利办学,在学科建设、师资选拔、实训环境创新、教材研发、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吉利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青睐和欢迎,为吉利汽车产业发展、为台州制造业发展及产学研更好结合提供了人才支持。浙江汽车工程学院为吉利汽车培养了655名工程研究生,这些研究生为浙江汽车工业及相关零部件产业链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在新的征程上,吉利将紧跟时代步伐,心怀感恩,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坚定信心再出发。吉利将大力发扬“四千精神”,坚韧不拔,稳健经营,为用户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吉利智慧、吉利探索和吉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