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借此机会感谢过去三年来人民群众做出的重大贡献,特别是大家对我们医务工作者的理解,很多人都说我们很辛苦,但是三年来能够走出疫情,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张文宏说,基层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们承担了巨大的抗击疫情的工作,他们是我们走出这一波疫情非常关键的力量。
“现在我们进入疫情舒缓阶段,这个阶段也是我们国家在继续强化基层卫生体系一个非常好的时间节点。”他说。
在张文宏看来,这次疫情以来,我们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我们的体制、机制在处理疫情方面经验丰富,也有更多手段和对策。对于未来,我们打造一个平急转换、张弛有道、双管联合,特别是基层医院和三级医院既赋能,又有分级、分层、分流,又有联系的体系,这样一来,整个社区基层的医疗卫生体系就会很有弹性,很有韧性。面对可能存在的公共卫生挑战我们就有信心。疫情来了挡得住,而且在抗击疫情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生活还可以保持很从容。
康复和融合教育取得巨大成效,“十聋九哑”渐成历史
会上有记者提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杨洋,能否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听障人士是怎样突破障碍,成就自己的?
“也许你们已经听出来了,我的发音有点不一样。因为我是一名重度听力残疾人,听不见,听不清,导致我无法矫正自己的发音。”杨洋说,“昨天是一个跟我们相关的很重要的节日—爱耳日,听力残疾是一种隐性且容易被误解的残疾,就像有一面透明的玻璃墙,隔断了听力残疾人和其他人之间的连接。”
杨洋说,这些年来,助听辅具和信息无障碍环境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家推行的融合教育取得巨大成效,“十聋九哑”已渐成历史。绝大部分听力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接受随班就读,接受融合教育,“玻璃墙”正在一层一层被打破,最终使得两端的人产生连接。
杨洋说:“我们的职业类别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过去的传统行业,延伸到现在的快递员、医生、律师、公务员等等,各行各业都有了我们的声音。终身康复和更新换代的辅具支撑我们前行,融合教育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杨洋表示,“被光照耀的我们,也能成为光照耀别人,被别人需要。我们自己发声,参与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希望能够共同努力,让这个社会更加包容,更加美好,更加适合所有人沟通和居住。”
(来源:两会聚焦 刘云鹤 杨璐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