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尚未出现经济拐点的政治局会议
——对中央政治局会议经济问题定调定位定策的解读
作者:李锦
2022年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作为在内外部风险挑战增多,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时召开的重磅会议。会后一些自媒体发出评论,认为会议“传递了政策大拐点的新信号”,出现“新的刺激手段来了”等醒目的标语。这些消息当然是鼓舞人心的。然而,有点言过其实了。依我看,政策还是持续中央工作会议与两会以来的趋势,并未出现大拐点,总体还是稳增长主题,着力于国内大循环。可见中央处变不惊、稳如泰山的气概。
我们知道,每年四月、七月、十月、十二月初的四次研究经济工作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前面三次会议都是很重要的。十二月初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是研究全年的,当然更重要了。
受2月份以来的乌克兰危机和3月份以来的吉林、广东、上海等地疫情反复的影响,经济运行受到较大冲击,“三重压力”呈现出新的特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从近期数据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较全年目标5.5%存在差距;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至5.8%,超出政策目标值。市场预期受到不利影响,资本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在3月底李克强总理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后,确实有一种紧张的气氛,特别是上海疫情反扑和乌克兰战争这些因素,给人感觉遇到了很重要的情况变化。
然而,从政治局会议公布的消息看来,并没有给人感觉采取特殊措施,或者说拐点到来的感觉。会议所讲的房地产、平台松绑等等事情是一直都强调的对策。我重点整体形势政策的定调、两个重大趋势的定位、几个风险问题的定策。从定调、定位、定策三个角度解读。这是我对当前经济时局的看法,也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一、宏观形势政策的定调
我们看看,中央对经济发展所面对的内外部形势的定调,会议有四个关键判断。
一是“总体平稳开局”;
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
三是“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四是“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
在上述判断的基础上,会议指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这里的“三性”“三稳”“三要“有新的提法,是当前的“纲领”性语言,值得好好理解。
稳定、发展和疫情三者关系
一句话是稳定、发展和疫情三者的关系。就是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三稳”的内容:
一句话是稳定的内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
我们看宏观政策是怎么定调的。会议要求,“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加大力度、扎实稳住、努力实现,这些用词,点明了一个关键事实:稳增长、实现预期5.5%左右增速的方向不会变,没有动摇,打消了人们对下调经济增速的疑虑。明确表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稳定了市场预期。
怎么看形势?美国的经济形势是个对照。根据4月28日的消息,美国一季度GDP环比下降1.4%。远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6.9%,这是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首次萎缩,也是表现最为疲软的一个季度。特别是,美国一季度继续因为疫情死了很多人,但就换来这么个成绩单。我们对今后的经济趋势担心,但是与美国比,我们不必那么紧张。这个因素,国内的研究者多没有关注。
由此看来,我们不必庸人自扰,还是稳坐船头,不怕风雨颠。一个人,只要能拥有骨气硬、耐力强、勇气足、眼光远、脚步稳、信心坚这6个特质,就能够更容易避免陷害,更容易跨越障碍,更容易翻过一浪又一浪,越过一波又一波,抵达成功的彼岸,一个国家亦如此。政治局会议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和两会以来的方针向前走,由此看到了高层镇定自若面对眼前的变化,丝毫没有张皇失措的感觉,倒是显出一种胜似闲庭信步气定神闲,稳操胜券的大将风采。
因此我觉得一切在过渡之中,新的方略还没有拿出来。
二、两个重大政策的定位
政策力度上,会议的表述是“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冗余度。”尽管去年四季度以来稳增长政策不断出台,但当前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亟需政策加码,对冲需求下滑,扭转低迷预期。
从政策角度,有两点尤其值得关注,一是投资刺激,一是消费。
这里我分成两段来解释。在应对政策上,从落实既定政策和出台增量政策两个维度出发,对冲总需求不足,稳住市场主体,做好纾困帮扶工作。侧重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发展,短期尤其是要提振基建投资。我们注意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前,有两个会议与文件,4月25日《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一个研究的是消费,一个是投资。
投资,投资刺激的武器必须要用,也就是以基建来拉动经济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空间。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讲求效率的前提下,基础设施投资大有可为,关键是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基建投资能促进经济在较短时间内企稳,并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这对今年经济稳增长有着特殊意义。前几天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是基建的专门会议,就意味着进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拿出新的措施也并不容易。“全面基建”被再次提及,稳增长最主要抓手的地位不变。基建提到了与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同等的地位,非常罕见。当时的提法是: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类似的重磅表述,在的政治局会议被再度提及,“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基建‘站C位’唱主角,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来配合打辅助,就是今年稳增长的最主要抓手之一”。其实,“全面加强基建”是跟“全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同一句话里的,基建拉动内需,此时此刻,意味深长。这一次,当战争、疫情、通胀的压力轮番出现,股市情绪低落之时,这一直面社会痛点的重磅会议如期而至,带来了信心,让基建靠前发力,稳定预期。至于搞基建的这笔钱,同样是一个悬念。当年的四万亿基建投资,会重现吗?更多的细则,还需要完善,我们依旧等待着。如果实施,才是真正的拐点到来。预计年内基建发力将重点围绕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展开,更加向二三季度集中,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或可达到10%。
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专门研究基建问题。大家要注意,很多大的拐点,是在中央财经会议上首先提出来的。
消费,还有一段话是,消费刺激,如果消费刺激不起来,资本的流动,经济循环也循环不起来。本次会议指出,“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我国经济增长确认切换到内循环主导,“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政策重心回归”。
保供稳价是消费刺激的另一面。当前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胀,而且在下半年可能面临猪周期拐点向上的压力,届时物价面临上升压力,不利于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稳定。在经济低迷期的通胀往往是供给冲击而非需求旺盛拉动,因此要做好防止供给收缩的工作,做好保供稳价。
在全国战略层面,消费是最终需求,被定性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而且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就已经明确提出“全面促进消费”真正让我认识到这件事的迫切性的是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一份文件《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
现在财政调控为人们关注。财政政策方面,一是加快发行专项债,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投资力度,扩大有效投资,尽快推动基建投资靠前发力;二是落实好减税降费和退税政策,落实好缓缴社保费,改善企业现金流,提高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对小微企业提供稳岗留工返还和补助,实现通过稳市场主体稳就业的目标;四是对弱势群体发放失业补助金、临时生活补助、消费券等,兜底社会保障和民生,确保社会稳定;五是发行特别国债,主要投向基建投资、抗疫纾困、保基层政府运转。
当然有一句话是要强调的,就是保市场主体。企业经济发展关键在于企业,企业怎么做好,尤其是小微企业,也就是说1亿多市场主体是关键的,所以,对待市场主体还是终究是要靠企业。针对长期封控超过一个月而冲击企业和居民收入的问题,会议要求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
三、几个风险问题的定策
日常研究的问题,我们看中央政治局的定位,首先是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包括以下种种风险:房地产市场下行风险、资本市场下跌风险、平台经济收缩风险等等。以下诸项,从风险角度理解,会更好些。
风险点一
房地产行业政策纠偏,是重要的措施。对于房地产市场,会议指出,“支持各地从当前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房地产调控进一步松绑。预售资金监管制度的优化,将极大改善2021年以来困扰房地产企业的预售资金监管问题,防范出现进一步的房地产企业大面积违约风险,这将使得房地产企业成为本轮稳增长政策的受益者。但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刚需改善松绑政策下,房地产行业的区域分化不可避免,可能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风险点二
重点关注疫情冲击的三大市场主体,政策上要保障。会议提出“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中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基层政府是三大风险主体。中低收入人群面临“手停口停”的重大风险;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关系大量就业岗位;基层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要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底线。
风险点三
稳步推进注册制,加快长期资金入市。
资本市场问题,会议及时回应市场关切,在注册制改革过程中,向更多企业开放进入资本市场的通道,扩大资本市场容量。其次,紧抓注册制的基本内涵,以注册制改革推动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再者,稳步推进资本市场机构化与国际化,让更多主体参与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中,让市场更加活跃繁荣。
风险点四
整治资本的无序扩张,暂时告别了高潮期。自2020年以来,受到平台经济监管加强的影响,互联网大厂的经营活动被全面规范,扩张速度放缓。随着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完成,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互联网平台也将迎来健康发展新时代。未来,监管的规范和健康的发展,两手都要硬。对平台经济来说,有了清晰的道路指引,该怎么干就怎么干。随着大厂完成一轮“换帅”,互联网大厂迎来了新政策环境下的发展机遇期。
风险点五
确保交通物流畅通。针对疫情暴露出的囤货、物流和供应链问题当务之急是统筹疫情防控与物流畅通,保证关键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避免供给冲击引发社会问题。会议指出“组织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风险点六
一线城市封控影响外资企业的风险。针对一线城市封控影响外资企业信心的问题,会议罕见指出“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
风险点七
疫情影响春耕的风险。针对东北暴露出的问题,会议强调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不能因为防疫耽误了农时,之前部分地方出现的“春耕证”、“错峰下田”这样的奇葩规定将会得到纠偏。
从以上种种分析看来,目前是一个过渡阶段的状态,国家的大政策并没有发现本质的变化,特殊的措施还没有拿出,只是重点研究已经出现的风险。
有人认为,其重要性堪比2016年决策层系统化阐述政策的《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中推出的经济L型论断和供给侧改革政策。我认为以上说法有些言重。新顶层设计还未到来,关键看“投资驱动与消费驱动”要下多大决心。
会议提出“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重点可能在投资刺激与消费两大领域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新的拐点应该在这里发生,这是我的预测。
我们在研究中央政治局会议前,要注意有两个会议与文件,与政治局会议相关,一个是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一份文件《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一个是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一个研究的是消费,一个是投资。还有一个是4月10日的大市场的文件。
我们对新的政策工具有期待,准备迎接新的政策拐点的来到。
我在沂蒙山九间棚村的山中,坐在写字台前,每日向着树林与对面的青山写文章。我家窗户很大,是落地的,天宝山、龙顶山与大峪沟的春日风光一目尽收。
4月29日,九间棚村委在我家里开会。白天为村中的事排忧解难,嘉坤他们走了,晚上为国家经济发展大事献计献策写文章。过上“顶天立地胸纳乾坤气,高岸深谷笔吐惊雷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