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李想集锦】(295)| 影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种种误解,应该得到纠正

【李想集锦】(295)| 影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种种误解,应该得到纠正
2024-07-08 16:20:3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21个重要误解应该消除

——在长三角青年律师论坛上的主旨报告(节选)

重要观点提示:

这是篇一人谔谔的文章,不是千人诺诺的响应。

根据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分析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讨改进措施”,我对当前影响发展新质生产力21个误解与错误观点,在调查研究中首次系统提出,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里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边界是可以确定的,不是新质生产力是否是个框,什么都能往里装;

提出新兴技术与未来技术,实质上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提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和估算方式,需要尽快有形成,某些地方为了数字好看,可能操纵或滥用计算方法,不可取;

提出新质生产力时间设计,在十五五时期找基础、2035年初步形成,2050年完成;

提出以资本换时间思路,中国大一点的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最近几年应该有一次对信息互联网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收购潮;

提出中国综合型教育是培养当官的人才,不是培养创造型人才,高校教育要大改革;

提出防范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严重过剩的覆辙,尤其是光伏、风能、锂电池要防重蹈老路。

提出有些地方可能脱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制定各种简单的指标来考核新质生产力增长,结果造成太热或太乱太滥。


图片

图片

7月6日,李锦在安徽合肥为长三角青年律师论坛做主旨报告。

刚才,讲了两个问题。习近平高质量发展及新质生产力思路的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与任务,现在讲第三个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若干关键问题的误解应该消除。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表态,然而需要找准问题,破解前进中的难点、堵点、卡点,尤其是在思想上要打通。

我们知道,还有7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要召开了,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重要内容。为什么要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就要解决影响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阻碍。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这里,对影响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种种错误思想与论调做一个疏理。这也是我在近期调研中遇到的问题,在现在出版的书籍中,还没有一本回答这些问题的。

总体上看,党中央作出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部署,形势发展快,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出现催人奋进的好势头,出现很多鼓舞人心的好消息,这是事关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军,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在第三、四次工业革命条件下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中国经济塑造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机制,同时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同志在讲述新质生产力时要求我们“分析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讨改进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我们除了要从理论上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范畴及其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系外,还需要“分析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讨改进措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进入一些认识误区。

我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得好不好,重要的是对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这里列出的二十一个问题,是我个人在调查研究时的总结归纳,尽可能做些回答,希望对国家有用,对正确引导舆论有用。

(一)新质生产力是否是个框,什么都能往里装?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边界是可以确定的。不是什么技术都可以装进去的。人类的工业革命,经历了“人力—马力—电力—网力—算力”五个阶段。人力,是工业革命前的生产力状况。每一次技术的重大变化,都对应着不同质态的生产力,带来新的产业。我们现在讲的新质生产力就是以“网力”与“算力”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力,它的内涵边界是有确定的。

(二)新兴技术与未来技术,为什么要分开?

新兴技术与未来技术,实质上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电力和流水线,带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步;计算机与核能,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飞;智能与数字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曙光。新兴技术是计算机与核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阶段;智能与数字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

因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在2013年5月刚刚提出,是在发展中的状态,没有定型。我们只是笼统地称新兴技术与未来技术。大家注意,在李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0个方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便是新兴产业。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属于未来产业。2024年,总理列出的10个方面,这是上面已经分开了的。

(三)新质生产力有没有效能标准?

有人以“科技投入”算作标准,要求每家企业填报,这是传统的工作办法,并不科学。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是核心标志,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和估算方式,目前还没有形成。某些地方为了数字好看,可能操纵或滥用计算方法。其实,统计上是可以对测量方法进行权威、标准化规定的。这个全要素生产率标准的提出,是一项创新,我们希望经济学、管理学特别是实践工作者早一天拿出来。

图片

7月6日,江、浙、沪、皖、宁、黔等省律师论坛听取李锦的报告。

关键词:【李想集锦】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