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查出问题的背后,是基层检测人员力量与素质的不足。“设备上的数据很专业,我们也看不明白。”沈丘县生态环境分局移动源股负责人樊长来说,“市局没有专家;去年才开始的培训,还是从省里请来专家。县级执法人员的理解能力不一,很难看出猫腻。”
沈丘县境内顺风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内部。
另一方面,对机动车检测机构的监管执法体系仍不健全。
项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检验检测监管股负责人刘东和沈丘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检验检测股股长窦静均负责了去年通报的异常站点的检查工作。据介绍,他们检查了异常站点的资质认定证书、部分检测车辆检测报告复印件等材料,并要求检测站出具异地车辆比例高的情况说明,但并未有交管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进行联合现场检查。
刘东表示,他们按照职责范围进行检查,但相关检测专业性强,他们缺乏技术手段,想查出安检和环检中可能出现的扰乱市场行为确实难。
除了省内部门间缺乏有效协同机制,省际间也存在数据壁垒。
阜阳市某机动车检测站负责人告诉记者,阜阳尾气检测不合格的车辆,需要在交通运输部门指定的机动车维修站进行维修方可复检,否则其他检测站都无法检测。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也通过智能软件对有问题嫌疑的车辆进行通报,县级环保部门会再核查。
但记者调查发现,在安徽初检不合格的车辆,可以在河南境内再检,且无初检未通过记录。阜阳市某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说,跨省数据壁垒让机动车检测存在治理盲区。
让机动车安全上路
针对机动车非法检验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2024年7月印发关于开展机动车检验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积极联合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部门加强机动车检验机构监管。
一些受访干部群众表示,目前机动车检测站准入门槛不高。记者从项城和沈丘两地车管所了解到,两地机动车保有量均为10万辆左右,但开设的机动车检测站分别达到9家和15家,沈丘近年来还陆续有新增。常规机动车检测站一般布局县域城区,但这两地分别有3家和9家检测站建在临近安徽的乡镇。
刘东说,一些领域的无序竞争容易演变为内卷式恶性竞争,打价格战,或导致一些检测机构行为异化。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应合理设定机动车检测准入门槛,并从严落实退出机制。“比如,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可根据汽车保有量合理布局和设点,适当提高机动车检测站资质审批和评审标准。”窦静等表示。
周口市、阜阳市受访干部建议,省域内可明确机动车检测监管牵头部门,探索多部门联合执法;同时,探索省际毗邻地区建立联合监督执法机制,打破数据壁垒,形成监管合力。
阜阳市公安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提醒,问题车辆要及时维修,车主莫要贪图一时便利、抱侥幸心理;安检和环检的严要求,既是在守护公共利益,也是在保障车主自身安全。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