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发表讲话,从科技创新、产业焕新、机制革新、思维更新四个方面,对中央企业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四新论”,是国资委的最新部署。
这次讲话,是在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一次开班时讲的。这是个短期轮训班,一周时间。这个班是由中央组织部、中央金融工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办的“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专题研讨班(第2期)。这个题目有点“老”,但是张玉卓讲话精神有点“新”。来自中管金融企业、中央企业的110余位董事长或总经理、行长参加培训。
从消息导语来看,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从科技创新、产业焕新、机制革新、思维更新四个方面,对中央企业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这里有两个关注点,一个是第一次提出“四新”的要求,一个是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一般讲中央企业对国家有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这次也讲了。但是这次特别强调“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这个支撑作用显然也是对“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起作用的。
第一个,是要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第一动力,中央企业要根据行业特点按照渐变型、突变型技术创新分类施策,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二个,是要更大力度推进产业焕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瞄准新技术突破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通过自主内生培育、组建合资公司、开展股权并购、打造投资平台、优势资源赋能等模式,加强对传统领域的改造、优势行业的巩固、未来赛道的开拓,不断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
第三个,是要更大力度推进机制革新。以新型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公司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高效、企业管理体系更加与时俱进,对科技型子企业、承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任务的子企业探索实施差异化监管,完善出资人监督体系,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这里有新意的是提出三个体系,特别是企业管理体系与上面两个并列,也是少有的。
第四个,是要更大力度推进思维更新。不断突破中央企业产业发展的认知限制,
强化系统思维,把强创新与稳增长、抓改革、防风险、强党建等结合起来;
强化市场思维,使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螺旋耦合并进;
强化爆品思维,找准并满足市场需求;
强化流量思维,用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信赖;
强化生态思维,搭建平台吸引连接各方参与者共同实现价值创造。
以上三个创新,也有一些新词,但是最突出的是思维更新,这个提法的出现,而且出现在这一套话语体系里,是这次讲话的新意所在。中央企业产业发展的认知限制,指的什么,在会场上肯定是讲的,但是消息中没有点出。五个思维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认知限制”是什么了。譬如把强创新与稳增长对立的现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分离现象,等等。而且“爆品思维”“强化流量思维”,听起来很新鲜,把学术语言、市场语言引入正规讲话中了。反映从实际出发,有种守正创新的味道。
张玉卓最新的发展新质生产力讲话,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四新论”,特别是第四个“新”又讲了“五个思维”,是从现实出发的创新,值得联系实际好好学习理解。
(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