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法务部于5月19日发布的一则关于网络黑公关案件告破的通报微博被删除,相关高管及用户转发内容也随之消失。事件引发了舆论对平台规则与企业维权边界的讨论,截至5月22日,微博与小米官方均未对此作出回应。
雷军微博此前截图。
据小米法务部原微博内容显示,5月15日,小米从司法机关获悉,其此前报案的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网络黑公关案件已告破。公安机关依法对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通报指出,自2024年12月起,该犯罪团伙利用文案自动生成软件捏造小米的虚假信息,操纵近万个社交媒体账号,通过恶意造谣、煽动网络对立情绪等方式诋毁企业商誉。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及公关部总经理王化曾转发该微博,并强调“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尽管小米法务部通报内容被认为系企业依法维权,但该微博及高管转发内容仍因“违反法律法规或《微博社区公约》”被删除。有分析指出,根据《微博社区公约》相关规定,可能涉及的条款包括“不实信息管理”或“商业行为规范”。然而,微博官方未明确说明具体违规原因,仅以“平台规则”为由处理。
近年来多家企业法务部曾通过微博通报类似案件,如华为鸿蒙智行、蔚来、比亚迪等均未出现内容被删情况。有法律人士认为,小米通报中涉及的“案件细节披露”或“舆论引导风险”可能是触发平台管控的关键。比如通报中提及“自动化软件批量生成黑稿”“犯罪金额巨大”等表述,可能被平台判定为“过度披露案情”或“引发公众过度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小米正处于战略新品发布周期。5月22日,小米YU7车型正式发布,同时雷军宣布小米自主研发的手机SoC芯片“玄戒O1”已进入量产阶段。分析认为,黑公关案件的通报与删除,可能与此前小米汽车相关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攻击有关。截至5月22日,小米法务部微博最新内容仍停留在5月14日关于“自媒体‘民之力’网络侵权案”的一审判决通报。该案中,法院认定被告存在侮辱、诽谤行为,侵害了小米的名誉权。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