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绿地控股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公司的三位高管时任董事长张玉良、时任董事兼执行总裁张蕴、时任董事会秘书王晓东被出具警示函。根据上海证监局披露,绿地控股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累计涉及的诉讼金额已达信披标准,却既未及时公告,也未在年报中如实披露。这意味着,超两年时间里,数万股东对公司潜在的法律风险“蒙在鼓里”。这对于持有绿地控股的投资者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尤其是11.75万的股东,恐怕难以入眠。
公告一出,绿地控股股吧瞬间“炸锅”。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股东数达11.75万户,不少投资者愤怒地表示:“怪不得股价跌跌不休,原来内部藏着雷!”“信披违规等于欺骗股东,必须讨个说法!”
截止到4月21日收盘,绿地控股的股价为1.84元,这个价格属于低价股,距离1元退市的价格,看起来还是比较近的。绿地控股股价近三年从5.55元跌至1.84元,股价大幅度下跌,最新市值不足300亿,较2015年巅峰时蒸发超90%。如今叠加监管处罚,投资者担忧情绪加剧:“会不会步康美药业的后尘?”“高管被警示,是不是退市风险的前兆?”
5月22日,绿地控股(1.700,-0.01,-0.58%)跌1.16%,成交额9516.43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绿地控股获融资买入额587.56万元,融资偿还376.75万元,融资净买入210.82万元。截至5月22日,绿地控股融资融券余额合计7.81亿元。
融资方面,绿地控股当日融资买入587.56万元。当前融资余额7.79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24%,融资余额低于近一年10%分位水平,处于低位。
融券方面,绿地控股5月22日融券偿还1.81万股,融券卖出7700.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1.32万元;融券余量98.38万股,融券余额168.23万元,超过近一年60%分位水平,处于较高位。
事实上,2025年以来A股信披违规案件频发,此次绿地控股被处罚,再次为市场敲响警钟,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监管对“带病披露”和“选择性披露”的容忍度已降至冰点。对于此类的问题股都是应该规避的。信披违规后续影响尚不明朗,股价可能面临短期波动,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公司整改进展及涉诉事项披露。
(来源:今日头条@财经浩然、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