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说法,记者随后从品牌车企官方客服得到了证实。“我们优先建议您到厂家授权的4S店做保养维修。您也可以选择外面的修理厂,后期如果车辆出现问题(质保期内),我们会首先检查这个问题跟您在外面做保养有没有因果关系。如检测证实二者不存在关系,就可以正常质保;如果存在关系,那后续的维修保养都需要您自费。”客服介绍说。
记者查阅多家新能源品牌车企的用户手册发现,多数手册中都有类似条款:若车辆未按照保养计划进行定期保养,由此引发的故障,车企将不再承担相关三包责任。
贾先生的纠结并非个例。他庆幸自己目前遇到的只是保养问题,万一车辆需要维修,就算车主想选第三方修理厂,对方也不一定敢修。
山东兄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2015年开始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经历了从公交车、物流车到新能源乘用车的转型。2020年,公司进一步转型,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品牌汽车的维修服务上。但转型至今,该公司接手的维修单子仍以特种车辆、出保车辆为主,很难实现与品牌新能源汽车4S店公平竞争。
“我们的技术不比4S店差,能提供芯片级维修,但在维修过程中对于一些车辆要格外谨慎,不能碰触它的电池数据;对于可能涉及法律风险或安全风险的维修项目,我们也不会做,以免被厂家起诉。”该公司经理刘海表示,除了法律风险,在技术层面,许多新能源车企也会通过技术手段限制车辆在第三方修车厂进行维修。
记者注意到,2024年上海的两位修车师傅“大刘和小刘”曾因“解锁”两块被锁定的新能源车电池包,被告上法庭,后被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判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类似的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担忧。
“我建议新能源车企进一步放大格局,允许车辆在第三方修理厂维修。”刘海说,他认为只有公平开放的态度,才能维持市场良性运转,也能进一步促进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山东兄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压模具教具区
“破局”:专家建议降低维修价格,共享维修技术信息
前有技术壁垒,后有法规风险,车企、4S店、第三方修理厂等多方利益博弈之下,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何时能出现车主们期待的“百花齐放”式竞争,进而实现“修车自由”呢?
政策层面已经出手,尝试破解这一困局。
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重点提出要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
《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降低维修成本,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和类型,鼓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同时,要加强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维修和理赔标准,提升车辆维修和理赔标准化程度。
《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截图
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要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推进数据跨行业共享,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从而缓解新能源汽车维修难的现状。
针对新能源汽车维修难的现状,有行业专家建议加强信息公开与行业标准制定,同时车企应该公开更多的维修技术数据,以便第三方修车厂能够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
中国汽车维修协会信息分会秘书长张学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车企通过用户协议条款(如“私拆电池视为放弃质保”)来限制车主的维修权,属于“霸王条款”。也有律师认为,车企多以“安全”和“技术合规”为由辩护,但《反垄断法》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
“现在有政策要求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师必须持证上岗,按照要求,持证上岗的维修技师就具备了新能源车的维修能力和资质。”魏然以比亚迪汽车举例,车主在有资质的第三方维修平台修车,维修后只要及时在比亚迪车主APP进行报备,将不会影响整车质保。魏然认为,随着时间和政策的变化,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的生态会越来越好。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