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成都一名不愿具名的律师分析道,这反映了商家与平台的不对等地位,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当销售人员多次重复“流量大”等模糊性表述时,缺乏基本认识的普通人会对效果产生认知偏差,进而为纠纷埋下隐患。
他认为,个别销售人员的行为,涉嫌构成广告法中禁止的“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平台负有相关的管理责任。同时他建议,平台应明确服务效果的具体标准,避免口头承诺与合同条款相冲突。
受访者供图
沟通机制不畅,用户维权遭遇“踢皮球”
记者咨询“生活网邻通”服务业务期间,58同城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若购买套餐后出现店铺点击量为零的情况,可以联系客服核实后申请退款。可在实际操作中,消费者退款之路步履维艰。
经采访了解到,商家往往会被告知“正价套餐不支持退款”,或被要求“等待总部回复”“正在内部沟通”等,退款过程形同拉锯战。
做贷款服务的王先生表示,自己于2024年6月6日购买58同城网络服务单,因没有任何效果提出了退费申请,但历时半年还未得到解决。图文广告公司的徐先生曾想过走法律途径,不过因缺乏相关证据且耗时长,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记者注意到在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有不少用户表示遭遇了58同城“退费难”问题。
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此次58同城付费服务引发的争议,折射出生活服务类平台在商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何平衡流量变现与服务质量,如何构建透明的服务标准与完善的售后机制,是大家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
近两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细分化发展,58同城的传统业务逐步被小红书、抖音、啄木鸟等平台蚕食,经营层面面临挑战。当下,58同城提出要向技术驱动的服务商转型,成效几何有待时间的检验。
(来源: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