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目睹的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次城市发展与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层互动。
从早期高新区孕育产业萌芽,到互联网经济点燃创新热情,再到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深度融合——中国的城市创新走过了一条从学习、追随到逐步引领的道路。
如今,我们站在智能化浪潮的前端:上海的无人码头实现全自动调度,合肥的量子实验室突破算力边界,杭州的电商生态重塑商业逻辑……科技不再只是点缀于城市肌理之中,而是成为其跳动的心脏和感知的神经。
8月28日,TAOTIE国际品牌研究院独家编制的2025年度TTTech中国科创城市100强榜单,在韩国釜山举办的首届“亚洲科技大赏”中全球首发。
本届亚洲科技大赏致力于成为亚洲科技创新的赋能者与连接者。以前沿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亚洲科创城市为枢纽,旨在激发区域创新动能,助力亚洲科技生态迈向卓越,为世界提供可借鉴的产业范式与技术解决方案。
本次发布的TTTech中国科创城市100强榜单不仅关注城市的科研产出与产业规模,更重视创新生态的可持续性、包容性和韧性的构建——哪些城市正在为未来十年埋下创新的种子?谁又在以人为本的智慧治理中走在前列?
我们期待,2025年度TTTech中国科创城市100强榜单不仅是一份榜单,更能成为政策制定者、产业参与者和城市建设者的重要参考。它记录转型、预示方向,也在回应一个根本命题:科技,最终应服务于每一处街巷的温度、每一位市民的幸福。
2025年度TTTech中国科创城市100强解读报告
依据TTTech中国科创城市100强榜单,上榜城市分布于全中国众多省份、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其中,上榜城市数量较多的省份主要集中于经济与产业较发达地区。
江苏以11座城市上榜位居榜首,科技实力强劲,亮点突出。
省会南京作为全国科教名城,科技创业能力排名全国第三。近年来,共有116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2023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89%,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超15%。紫金山实验室成立6年已发布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近30项,其相关技术应用于“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工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超2.3万家。
苏州同样表现卓越,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苏州拥有5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保持全国第一。像英诺赛科作为全球氮化镓行业的龙头,在多领域加快拓展;迈为股份投资建设异质结电池整线设备项目,预计实现年产值近200亿元。
无锡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38%,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11年全省第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地级市第2位。诞生了“奋斗者”号、“神威・太湖之光”等大国重器,突破了高性能计算等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在集成电路、物联网等产业实力强劲,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新赛道集聚发展。
除这三座城市外,常州在智能制造等领域持续发力,拥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南通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在海洋装备等产业创新成效显著;扬州聚焦新兴产业,在新能源等方面不断突破;徐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工程机械智能化等方向成果丰硕;镇江着力打造创新创业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盐城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套产业创新发展;连云港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在海洋科技等领域探索前行;泰州在生物医药等产业拥有较强的创新实力。
广东有9座城市上榜。
深圳作为科创领军城市,侧重人工智能、机器人与电子信息等领域,以强大的企业创新活力打造全球科创高地。
广州在人工智能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方面加速布局,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佛山以制造业为基础,积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在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等领域创新成果频出。
珠海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发展,横琴新区的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空间。
东莞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的科技创新方面表现突出,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惠州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持续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江门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在新材料、大健康等领域探索创新路径。
中山聚焦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等产业,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茂名在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基础上,探索绿色化工、精细化工等科技创新方向。
浙江的9个上榜城市也各具特色。
杭州凭借电商生态优势,强化数字经济、空间智能等方面发展,引领互联网创新潮流。
宁波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创新发展,依托港口资源推动产业升级。
温州在电气、鞋业等传统产业基础上,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发力。
嘉兴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创新发展高地。
绍兴在传统纺织产业的创新升级以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上成果显著。
台州在汽车及零部件、缝制设备等产业不断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湖州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表现突出。
金华依托小商品市场优势,推动电商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在数字经济等领域不断突破。
舟山利用海洋资源,在海洋渔业、海洋新能源等海洋科技领域持续探索。
山东上榜8个,福建上榜6个。湖南有5座城市上榜,安徽、河北、河南、江西以及台湾,均各有4个城市上榜。贵州、海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陕西、四川、新疆等省份或地区,则各有2座城市上榜。
从省市区来看,科创城市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实力呈现高度正相关,上榜数量排名前列的省份均为全国经济第一梯队成员,且科创优势通过“经济-资源-创新”的正向循环持续强化,形成难以替代的头部效应。
江苏(11座)、广东(9座)、浙江(9座)、山东(8座)、福建(6座)不仅稳居全国GDP前十,更在科创核心指标上形成“断层式”领先:五省经济总量合计占全国超40%,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超5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近60%,成为中国科创版图的“压舱石”。
与此同时,各头部省份依托经济基础构建了差异化且极具竞争力的科创生态:江苏以“全域创新”为特色、广东凭借“产业+市场”双轮驱动、浙江以“数字经济”为锚点……百花齐放,各有侧重。
“经济实力支撑科创投入,科创突破反哺经济增长”的闭环,让头部省份既能通过财政投入建设重大科研设施,又能凭借产业规模吸引高端人才,更能通过政策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最终,头部省份不仅在科创城市数量上领先,更在创新质量、产业协同、生态韧性上形成“马太效应”,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科创格局中的核心地位,印证了“经济基础决定科创高度,科创活力重塑经济能级”的深层规律。
东部有10个省/市的52个城市上榜。其中江苏11个、广东9个、浙江9个、山东8个、福建6个、河北4个、海南2个,北京、天津、上海各1个。
东部上榜城市数量远超其他地区,占百强城市超半数,凸显其作为中国科技创新先锋区域的地位。依托深厚经济基础、丰富人才资源及良好开放条件,其科创聚焦新兴产业前沿与国际化合作,技术成果转化效率高,在互联网、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多热门创新领域引领发展。
中部有6个省份共22个城市上榜。湖南5个、湖北4个、江西4个、安徽4个、河南4个、山西1个。
中部凭借扎实传统产业根基与教育资源,科创发展稳步推进。城市多借产业转移与升级契机,将科技创新融入传统制造、农业等,同步探索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契合点,合肥量子实验室突破算力边界等,展现中部于特定前沿领域的创新突破能力。
西部有11个省/区/市的16个城市上榜。贵州、内蒙古、陕西、四川、新疆各2个,甘肃、广西、宁夏、西藏、云南、重庆各1个。
西部城市利用特色资源或区域战略优势发展科创。部分借能源、生态资源探索绿色科技、生态科研,部分凭国家支持政策构建特色科创布局,推进具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虽整体数量少,但借差异化路径逐步提升科创影响力。
东北有3个省份的5个城市上榜,黑龙江2个、辽宁2个、吉林1个。
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科创聚焦助力传统重工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凭借原工业技术沉淀与科研院所力量,在航空航天、先进材料等具历史积累的领域持续创新,以科技创新为产业振兴与经济转型赋能。
此外,香港与台湾的台北、新竹、台中、台南也均上榜。
从地区分布来看,区域集中度高,东部领跑格局显著。上榜城市高度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江苏(11座)、广东(9座)、浙江(9座)三大省份合计上榜29座,占百强总数近30%,且三省均位列上榜数量前三,形成“东部核心科创带”。
其中江苏凭借11座城市的数量优势,成为全国科创城市分布最密集的省份,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更是跻身全国科创第一梯队,凸显东部沿海地区在科创资源集聚、产业基础与创新生态上的绝对领先地位。
与东部“集群化”分布不同,中西部与东北地区上榜城市以“单点分散”为主:
中部省份(湖南、湖北、安徽等)依托省会或工业重镇(如武汉、合肥、长沙)形成科创节点,22座上榜城市中近60%为省会或区域中心城市;
西部16座上榜城市多集中于成渝、西安、贵阳等国家战略支点城市,依赖特色产业(如成都电子信息、贵阳大数据)实现差异化突破;
东北5座上榜城市则以沈阳、大连、哈尔滨等老工业基地为核心,聚焦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整体呈现“东部集群、中西部单点、东北零星”的梯度分布特征。
排名榜单前十的科创城市依次为:深圳、北京、杭州、上海、香港、台北、广州、南京、武汉、成都。
这些城市普遍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与活跃的创新生态,聚集了大量高水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顶尖人才,并获得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它们不仅能够高效推动科技成果向商业应用转化,还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互联网电商等关键创新领域引领全国发展。同时,作为区域乃至国家级的科创增长极,这些城市通过科技创新有效带动周边区域协同进步。
在共同优势的基础上,各城市依托自身资源与产业基础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深圳: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电子信息为重点,凭借企业强大的创新能力打造全球科创高地;
北京:依托国家级科研资源与顶尖高校,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
杭州:以电商生态为基石,持续强化在数字经济与空间智能等方面的优势;
上海:在国际化资源支持下,于合成生物学、高端装备制造等方向实现重大突破;
香港:发挥国际金融与科研协作优势,深耕金融科技和生物医药研发;
台北:在半导体等关键技术领域底蕴深厚,产业技术领先;
广州: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应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南京:在量子信息、软件研发等方面持续产出重要成果;
武汉:聚焦光通信、汽车智能网联等产业创新;
成都:重点推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科创实践。
这些城市不仅代表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也通过差异化发展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国家科创体系支撑。
完整榜单
关于TAOTIE国际品牌研究院
TAOTIE国际品牌研究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国际化战略枢纽,以国际及区域品牌生态为核心研究标的,通过多个细分领域的专项研究,深耕品牌发展动态的全景式调研与多维度分析,形成了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研究体系。
在品牌价值评估领域,研究院专业研编并定期发布涵盖品牌价值百强、区域市场影响力、新兴品牌成长潜力指数等系列榜单。榜单数据覆盖多个国家的市场样本,采用融合财务表现、消费者认知、社会价值贡献的评估模型,结果常被业内作为品牌投资参考。
同步提供的深度服务体系包括: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行业趋势解读报告、聚焦ESG与可持续发展的品牌竞争力提升方案、定制化的跨文化市场进入策略研究,以及实时更新的全球品牌数据库支持,助力品牌实现战略升级与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