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使用“千禾0”商标、却声称并非“零添加”而陷入争议的千禾味业(603027.SH),8月27日发布了2025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下降17.07%;归母净利润为1.73亿元,同比下降30.81%。
千禾味业在中报中表示:“主要是受负面舆情影响,导致销售收入减少。”分产品来看,公司酱油、食醋、其他主营产品分别实现营收8.39亿元、1.59亿元、2.99亿元,分别同比减少16.09%、21.51%、16.05%。
自2016年上市至2023年这8年里,千禾味业营收呈连续上涨态势,从7.71亿元增至32.07亿元。
2024年公司增长按下暂停键:营业收入为30.73亿元,同比下降4.16%;归母净利润也出现高位下滑,达5.14亿元,相比2023年时的历史高点5.3亿元同比下降3.07%。
具体来看,2024年度,分产品来看,酱油和食醋两大核心产品营业收入双双下跌,分别同比下跌3.75%、12.52%;分地区来看,除南部区域营收同比增加外,东部、中部、北部、西部均同比下降;分销售模式来看,线上及线下营收也均同比下滑。
经济导报记者获悉,2024年,千禾味业进行了激进的销售渠道调整,净增经销商66家,但同时淘汰超过200家。除线上线下收入双双下滑外,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120天增至2024年的153天。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又进一步增加至197天。
与此同时,其竞争对手海天味业(603288.SH)的存货周转天数却在减少,2023年、2024年分别为56天、55天。截至2025年3月底,海天味业的存货周转天数更是降为39天。
值得注意的是,千禾味业曾在2023年6月进行定增,募集资金近8亿元,主要用于“年产60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
千禾味业2025年中报显示,“年产60万吨调味品智能生产线建设项目”作为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保障,报告期内已经按计划完成项目建设并正式投产,该项目是公司技术研发成果与现代智能化工业设备在酿造工厂的全面应用,整体自动化率突破80%,产品自动化水平领先行业。项目投产后,公司总产能将跃升至120万吨。
针对产能能否消化等问题,经济导报记者致电千禾味业证券部进行询问。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暂时不方便回复。
(来源:山东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