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个工作日”到“半年甚至一年”,补贴兑现难题已不再是简单的执行偏差,而成为考验企业治理水平和市场信誉的重大问题。东风奕派APP作为承载补贴承诺的平台,也存在明显的管理漏洞。许多消费者表示,虽然在APP交车权益中明确看到“厂家置换补贴8000元”的标注,但并没有后续的追踪机制。在投诉逐渐增多的同时,东风奕派的回应却显得模板化。无论是在黑猫投诉还是车质网,官方几乎都以“厂家已知晓并高度重视,已安排经销商与客户对接”的说辞作为回复,但这些回复很少真正解决问题。消费者往往在“已反馈、正在处理中”的答复中一次次失望,补贴迟迟未见到账。有些车主甚至反映,厂家对12315的调解要求不予回应,出现“无故不参加或拒绝调解”的情况,使得维权更加艰难。
不少消费者在投诉中感叹,购车时的热情接待与承诺兑现时的冷漠推诿形成强烈反差。有人称自己自2024年5月提车至今,一年多时间里与销售门店和厂家多次沟通,仍未见到承诺的5000元置换补贴。也有人指出,哪怕厂家当初承诺的金额不大,但一次次拖延与失信让人对品牌的整体印象大打折扣。
补贴拖延不仅让消费者感到失望,也让东风奕派的品牌形象承受巨大压力。作为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新兴新能源品牌,奕派肩负着开拓市场、争夺份额的任务。然而从营销层面的补贴承诺到最终兑现的落差,已经削弱了品牌的公信力。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品牌一旦在诚信问题上失分,很可能带来不可逆的口碑损伤。同时,补贴拖延的背后,既有资金流动的考验,也有渠道管理的短板,更有品牌价值观的拷问。
面对已经超过40个工作日甚至更长的拖延,消费者不该再被推入无休止的等待中。对东风奕派而言,补贴兑现不只是履约义务,更是对外界展示责任与担当的关键时刻。如果继续以拖延和推诿作为回应,短期内或许能缓解资金和渠道压力,但长期来看,信任一旦丧失,市场必然会给出更为严厉的惩罚。
(来源:大众网 金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