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2025-09-08 13:37:5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连日来,天安门阅兵活动,引起整个世界的震荡。当举国称赞时,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武器是谁造的?从这里可以感知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乃至整个国企改革对核心功能的强化所带来的效果。总结经验、做十五五规划,应当重视功能性改革这一条。

1、9·3阅兵中展示的核心竞争力

这场阅兵中展示的中国军事科技成就,是让国际社会重新评估中国力量的重要契机。尤其在美国,其军政界对此次阅兵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特朗普在关注中国阅兵的消息,美国军事专家肯定也会给他解释中国新展出的各种武器的厉害之处。

这一次,让美国如此紧张的,是中国阅兵中亮相的多款新型武器。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让世界看到中国军队强大实力,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无人僚机、舰载无人直升机等无人作战装备扎堆亮相,东风—5C“打击范围覆盖全球”,歼—16D、歼—20、歼—20A、歼—20S、歼—35A组成歼击机梯队……参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84%为首次亮相,信息作战、战略打击、高超音速导弹、隐身无人机、东风-61等引人注目。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9·3阅兵作为“排头兵”接受检阅的无人机方队,排在最前面的是攻击11无人机。攻击-11是一款中国自主研发的无尾飞翼布局无人机,堪称战场上的“隐形杀手”。这种无人机现在其他国家还没有。美国曾经测试过X-47B,但失败了,项目已经撤了。像俄罗斯和欧盟虽有类似项目,但距离服役还有距离。

引人注目的是东风-5C洲际弹道导弹。官方解说词明确指出其“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这标志着该导弹射程可能超过20000公里,足以抵达地球任意角落。更令人震撼的是其突防速度。这意味着从北京到华盛顿,飞行时间将缩短至不到23分钟。对美国决策层而言,这种威慑是切实而迫近的。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东风-61洲际弹道导弹,给潜在对手巨大心理压力。在当今全球军事战略格局中,洲际导弹作为大国重器,是衡量一个国家战略威慑能力的重要标志。官方定义其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战略王牌",承担国家战略安全基石的核心使命。未来,东风-61将成为我国核武器库中的强大底牌,甚至是“压轴武器”。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2、武器亮相,展示国家安全核心功能的增强

这些武器的亮相,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军事科技进步,更改变了国际政治的话语格局。今年年初,美国曾在联合国指责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当时中国代表耿爽回应:“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那战场的局势早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当时外界或许存疑,但阅兵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一表态的严肃性。

阅兵是一个国家展示军事实力的仪式,但更是一种战略沟通。它告诉世界,某些底线不可触碰,某些原则必须尊重。中国的阅兵,并没有炫耀武力的锋芒,却传递出捍卫和平的决心。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大阅兵是打“明牌”。中美之间,不能打冷战,也不打热战,最好的办法是双方把各自的实力都亮出来,把各自的底线和红线都划清楚。作为两个势均力敌的大国,中美双方谁也不能幻想能“一巴掌把对方拍死”。“9·3”阅兵中国在军事方面对美国亮底牌、出王牌、打明牌,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Kevin B. Schneider看完阅兵式后说:“我们不会被中国吓倒”,这话显然以前是中国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台词——“我们不会被美军飞机大炮吓倒”。证明,我们这次亮相是起作用了。

中美之间正在重建美苏冷战时形成的战略核威慑平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9·3”阅兵之后,中国已经具备了与美国相互确保摧毁的“核恐怖平衡”能力。至少在特朗普余下的执政期间,中美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更不用说爆发核战争了。

3、中美军事装备的现代化进程与能力的分析

客观地说,整体上,我国军工比美国还有距离。只能说中美军事装备的现代化进程各有特色,形成了“互有优劣、相互竞争”的复杂态势。总体上中美军事装备对比已并非简单的“追赶”与“被追赶”关系,而是在不同领域呈现出互有优劣、相互竞争的态势。美国绝对军事优势的时代已经过去,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在战略打击力量上,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表现突出,洲际弹道导弹如东风-41,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较强,美国在核弹头数量和洲际导弹技术上仍保有优势。但其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多次试射失败,量产计划预计需等到2030年后,目前处于追赶状态。

在海军装备上,美国在航母数量、吨位、作战经验以及核潜艇技术上仍占据传统优势。但其航母战斗群的优势正面临中国“区域拒止”能力的严峻挑战,防空反导系统应对高超音速武器能力不足。

在空军装备上,中国以歼-20隐身战机领衔,已进入“20时代”。美国在隐身战机(F-22,F-35)数量和技术成熟度上仍有优势,在战略轰炸机(B-2,B-21)和大型预警指挥体系上优势明显。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信息化与无人作战能力上,中国攻击-11隐身无人机、机器狗、无人战车等装备展示了在无人化、智能化战争领域的强劲势头。无人制空作战飞机等新型无人装备的出现,表明中国在这一领域明显超过美国,且差距正迅速拉大。而美国在无人作战系统上有深厚积累,在网络战、电子战领域技术领先。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在国防工业与可持续能力上,中国阅兵展示的装备100%国产,且84%为首次亮相的新装备,表明中国拥有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军事科技创新能力。美国面临着国防工业供应链的挑战。一份报告指出,若与同级大国爆发冲突,美军的关键弹药库存可能在一周内消耗殆尽。过去十年美军流失超40%中小供应商,F-35战机生产线曾因零件问题停摆,导弹交付周期延长而年产能下降。这反映了其国防工业体系在战时持续生产和快速补充能力方面的潜在风险。

总的来说,中美军事装备现代化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反舰弹道导弹、无人机技术等领域发展迅速,甚至实现了局部领先,并依托完整且快速现代化的装备体系,在西太平洋地区对美军形成了有效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美国则在传统核力量、航母数量与经验、全球力量投送、隐身空军规模以及某些尖端技术方面仍保持着优势。

我们自信的是,国防工业基础的稳固性、供应链的韧性以及战时动员生产能力,可能成为决定长期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4、先进装备能反映国企功能性改革的成效

从近年阅兵式上展示的武器装备现代化成果,我们可以观察到军工企业国企改革在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是深化改革的强力支撑。

近年阅兵展示的武器装备现代化飞跃,是军工企业国企改革成效的集中体现。改革为军工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创新效率和发展质量,增强了其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未来,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依然是推动军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近几年,军工国企改革是多方面的。聚焦主业与优化布局要排在第一条。改革推动军工企业更加“聚焦主责主业”,确保资源向核心领域集中。同时,通过“专业化整合”(例如兵器装备集团重组安徽军工集团)、处置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使业务结构更优化,更能保障武器装备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包括军民融合与成果转化,“军转民”与“民参军”成果甚多。

尽管成效显著,但军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仍面临挑战。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需突破,存在“卡脖子”风险。需要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提高效率的改革需持续深化。在复杂国际环境下,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要求更高。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朝深处想,最大的国企业改革成效是什么?是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出与实行。新一轮国企改革,总是重复昨天的话,总是说董事会建设、三项制度改革、国资监管等等老生常谈的事情,常常感到没有新话可说的地步。其实2022年后的改革是功能性改革,就是核心功能在前,核心竞争力在后,就是三个集中。中央强调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聚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三个集中”,第一个集中的第一条是“国家安全”。这次大阅兵反映的是什么?就是凸显功能使命性要求。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贯穿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的基本定位,从小散乱弱到发展壮大,从优化调整到集中聚集,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挑战新任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构建与国有经济地位作用相匹配、与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相适应、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相契合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科学路径与有效举措成为重大的时代命题。

大阅兵中武器装备现代化,就是加快“三个集中”推动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成果,就是国有经济功能使命充分彰显的成果,也是功能作用更好发挥的成果。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和攻坚之年,重点围绕落实“三个集中”的整体情况、进展成效、典型案例和突出问题等方面,深入开展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工作,为“十四五”规划修订完善、圆满收官以及“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开局起步提供坚实基础。目前,正在总结阶段,怎么总结?应该从武器装备现代化中受启发。这是我想说的话。

(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想集锦】(379) | 从“9·3”阅兵武器装备看军工国企改革的成功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责任编辑:王鑫)
关键词:李想集锦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