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入殓师》中那句“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殡葬服务的本质意义。但当“殡葬界茅台”福寿园(01448.HK)交出上市13年来的首份亏损成绩单时,整个市场都感受到了殡葬行业的寒意。
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这家殡葬行业龙头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益6.109亿元,同比下滑44.5%;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614亿元,较去年同期应占溢利减少5.602亿元或187.5%,陷入自2012年上市以来的首亏。网友们纷纷调侃:“连身后事的生意都不好做了,这亏损幅度比股价跳水还刺激。”
记者注意到,撑起福寿园半壁江山的墓园服务成了亏损重灾区。
数据显示,其墓园服务营收从去年同期的9.06亿元骤降至4.77亿元。墓穴由于其特殊属性和使用场景,近年来的价格变化深受政策和行业波动影响。福寿园2017年财报显示,该公司经营性墓穴平均销售单价平均售价为10.24万元/个,到2024年已经涨至12.2万元/个,若按照每个墓穴0.6平方米计算,那么每平方米单价高达20万元。
更令人关注的是,贡献近半营收的上海地区收入锐减2.85亿元。有市场消息称,上海地区墓穴销售在今年遭政策限价,单个墓穴价格上限被锁定为16万元,上海市内多个经营性公墓的工作人员均表示限价存在。然而,早在2016年时,《北京晚报》的报道曾提及,在上海,高档墓地均价已经逼近29万元,九省市可比墓地均价也超过9万元。9万元/平方米是个什么概念?来自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市内环新建住宅均价为72066元/平方米,全市成交均价21501元/平方米。墓穴单价远超上海内环房价,是全市均价的4倍以上。根据网易房产当年的统计,2016年2月份之前,上海著名的顶级豪宅汤臣一品,成交均价约为17.7万元/平方米,远低于最高档墓地每座29万元左右的单价。
记者注意到,尽管福寿园的经营性墓穴销量数量仅減少451座或6.7%,但价格崩塌(平均销售单价减少5.7万元/座或47.5%)直接导致墓园服务收入“缩水”近50%。
中国生命集团(08296.HK)
福成股份(600965.SH)子公司三河灵山宝塔陵园有限公司业绩情况
同为港股上市企业的中国生命集团(08296.HK)上半年亏损717万元,而福成股份(600965.SH)子公司三河灵山宝塔陵园有限公司却上半年营收7070.66万元,同比增长42%;实现净利润2820.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的佳绩。
这种分化的背后,是殡葬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殡葬改革范围从农村扩展至全国,明确提出“推进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这或许意味着曾经依赖高价墓穴的盈利模式正遭遇政策狙击。
按年度财务分析情况
2024年年报中提到的关于资产减值的说明
2025年半年报中提到的关于资产减值的说明
福寿园的困境早有征兆。2024年公司净利润就已同比下滑52.8%,当年计提的1.04亿元资产减值只是序幕。2025年上半年更有2.18亿元资产减值计提,其中约75.69%为计提的商誉减值。
涉及4个公墓项目的商誉减值。高毛利率神话破灭的背后,是消费观念与政策环境的双重转变:一方面“厚养薄葬”理念普及,生态葬、海葬等新型方式占比上升;另一方面,政府对散埋乱葬的整治和对公益性墓地的推广,挤压了高端墓穴的生存空间。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市场一片哀嚎之际,福寿园却加大了分红力度。今年1月,福寿园宣布分派特别股息,每股派息0.3882港元,3月福寿园宣布派发2024年年度分红,每股派息0.0954港元,2025年中报后,福寿园再次向全体股东每股派息0.07港元,仅上半年合计派现金额就达到约12.84亿港元。这让网友忍不住质疑:“亏了公司的钱,肥了自己的腰包”。
种种行为反差背后折射出的是殡葬企业在转型阵痛中的挣扎:既要应对政策限价带来的收入下滑,又要平衡股东回报的压力。
从每平方米20万元的天价墓穴到价格腰斩,福寿园的首亏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殡葬行业的冰与火之歌。
(记者/周凌峰 来源:海量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