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此同时,公司的销售费用持续高企。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高达5亿元,同比增长5.18%;根据最新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销售费用为3.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约8.56%。
在渠道结构方面,博士眼镜仍以线下门店为主,占总收入的83.21%,线上渠道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32%,虽然增长迅速,但总体占比仍只有16.79%。业务结构上,光学眼镜及验配服务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2025年上半年贡献了4.51亿元收入,占总收入的65.73%。
面对增长压力,博士眼镜提出了激进的扩张计划,拟通过发行可转债募资3.75亿元,用于连锁门店建设及升级改造等项目。然而,市场分析人士担忧,在现有门店盈利能力下滑的背景下,新增门店可能面临选址难题与盈利不确定性。
智能眼镜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在传统业务面临挑战的同时,博士眼镜在新兴业务领域的布局显得力不从心。智能眼镜作为眼镜行业的新增长点,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然而博士眼镜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却显得格外谨慎。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博士眼镜研发费用始终为零,这意味着在这三年时间里,公司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几乎没有投入任何资金。
自2023年起,博士眼镜加速在智能眼镜领域的布局。公司先后与雷鸟创新、星纪魅族、李未可等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并于2024年上半年与雷鸟创新合资成立科技公司,计划推出拍摄眼镜和AI音频眼镜等产品。

然而,从整体上看,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仍然较低。2023年,研发费用仅466.94万元,占总营收的0.40%;2024年研发费用为307.98万元,仅占总营收的0.25%,同比减少34.04%。根据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其研发投入为150.37万元,仅占总营收的0.14%。
更令人担忧的是研发团队规模的变化:2024年公司全部的研发人员只有7人,而2023年还有15人,下降比例超过53%。
目前,公司智能眼镜业务实质仅为镜片验配服务,智能眼镜镜片验配服务的营业收入规模和占比极小,且研发费用常年低于营收的0.4%,远未形成技术护城河,难以支撑因智能眼镜概念炒作带来的估值泡沫。
在AI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逐渐成为市场热点的背景下,研发投入的不足可能会限制公司在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的开发和创新,从而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发展。
(记者/赵冲 来源:大众新闻·风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