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金融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0%,青岛自贸片区离岸贸易释放产业活力

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0%,青岛自贸片区离岸贸易释放产业活力
2025-11-27 18:40:0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自4月我国北方首个离岸转手买卖印花税免征政策在青岛自贸片区正式落地实施以来,2025年前三季度,青岛自贸片区离岸贸易规模同比增长超70%,新增开展离岸贸易业务企业30余家,降低企业税负成本超过千万元,离岸贸易国际收支占青岛市总额的90%以上、山东省比重达85%左右。

示范引领促集聚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山港国贸作为北方首批享受印花税免征的企业,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离岸贸易额116.8亿元,同比增长250%。政策落地后,公司合理调整业务战略,加大离岸贸易板块资源投入,新设新加坡、迪拜两个海外运营中心,业务范围延伸至中东、非洲市场。据财务部赵霞测算,按全年离岸贸易额500亿元预估,免征政策可为公司节省税费超1500万元,这部分资金将进一步转化为市场拓展和业务创新的优势。

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企业纷纷加快布局离岸贸易业务,形成良好发展氛围。青岛一家从事农产品贸易的企业,在政策落地后3个月内完成首单离岸业务,目前离岸贸易收支额已突破1亿元。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之前担心政策稳定性和操作复杂度,看到管委会、税务、银行等部门协同服务的成效后,我们进场运营的信心更足了。”

政策服务双驱动打造制度型开放实践样本

为推动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政策落地见效,青岛自贸片区创新推出“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模式,通过专题宣讲会实现片区离岸贸易意向企业全覆盖,以“政策要点拆解+案例实操演示”的形式,确保企业准确理解、熟练运用政策。同时,联合税务部门组建“离岸贸易服务专班”,为山港国贸等龙头企业提供“一对一”全周期辅导,从政策解读、材料申报到税额测算全程护航,保障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

在配套支持方面,片区出台专项政策对真实合规的离岸贸易业务给予梯度奖励,明确离岸贸易转手买卖金额可与进出口贸易额合并计算,作为享受“自贸助贷”政策的审核条件。针对贸易企业融资难题,片区设立大宗商品贸易风险补偿资金池,与中信银行、青岛农商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合作,优化传统授信审批机制,累计新增授信超50亿元,有效惠及中小民营离岸贸易企业。

智慧监管破壁垒构建全流程服务新范式

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研发新型离岸国际贸易验真系统“离岸达”,整合国际航运、物流、港口及境外海关等多领域数据资源,成功打通“数据孤岛”。企业在线提交交易单据后,平台可自动抓取船舶轨迹、港口装卸、海关申报等第三方数据,通过交叉比对完成智能验真,并生成不可篡改的电子核验报告,大幅提升业务办理效率。

2025年4月政策落地后,“离岸达”平台进一步为税务部门开发专用复核模块,实现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智能识别;单证中心同步实现业务数据实时共享,确保每笔免税业务可追溯、可核查。赵霞表示,“过去对免税后的税务核查存在顾虑,现在有了平台出具的核验报告,相当于给业务加了重保障,我们拓展市场更有信心。”

金融创新提效能强化产业发展资金保障

政策协同效应逐步显现,片区推动的“自贸助贷”政策允许企业合并计算离岸贸易额与进出口额作为享受政策的依据,即便是只从事离岸贸易、并无进出口额的公司也可享受政策。一家从事能源化工品离岸贸易的中小企业负责人透露,公司享受自贸助贷政策后,授信额度从800万元增至2000万元,有效增强了参与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竞争力。

中信银行青岛分行国际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现在可依托自贸片区的数据和政策,获取到更真实的交易背景信息,为企业精准设计结构性贸易融资产品,提升金融服务适配性。

从单一政策落地到产业生态活力勃发,青岛自贸片区70%的增长数据背后,是政策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是监管创新与服务优化的双轮驱动,也是政府引导与市场活力的同频共振。

青岛自贸片区将将持续深耕制度型开放,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更多首创性、集成式改革举措。

(责任编辑:王浩然)
关键词:青岛自贸片区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