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数字工博线上平台也同步上线。它是结合工业独有特点,应用数字技术,面向制造业实现在线交易、交付和金融服务的综合性数字工业品“淘宝”平台。通过数字工博线上平台,可以实现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零部件供应商通过数字工品建模,将物理产品转换为数字全息模型,让集成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解产品的各方面特性,体验在线选型、装配。同时可以降低供应商获取客户的成本,更加便捷地开展产品营销和推广。目前,数字工博线上平台已初步形成“数字化产品+供应链协同”的赋能体系,它的上线体现了青岛全面建设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的决心与信心。
集各方之智激发创新活力
此次论坛汇聚“两院”院士和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的官员、专业机构的专家,为青岛工业互联网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他们从发展趋势、应用场景和企业转型等多维度发表主题演讲,共同研讨数字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的路径和方案,以期形成可供全国借鉴推广的新思路、新模式、新举措。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安全问题是制约企业主动拥抱工业互联网的一个比较大的障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首席科学家方滨兴提出,要从风险视角看工业控制安全,既要应对工业互联网引发的工业控制系统自身被渗透攻击,也要应对因工业控制系统被恶意控制而衍生的对用户正常使用带来的产品安全风险,以及工业互联网的资源被恶意滥用而带来的安全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认为,在工业互联网中,网络是基础,在工业互联时代既有有线的网络,也有无线的网络,怎么构架一个高可靠、低时延、大带宽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这是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现有的网络亟待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在实践中形成标准架构。
洪泰基金创始人盛希泰也从行业专业机构的角度提出,“后疫情时代”工业互联网蕴藏着众多的结构性机会,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先发的青岛准备这么干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在青岛发展历程中,工业始终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家用电器、汽车制造、纺织服装、轨道交通等多个工业门类形成了比较好的产业基础和竞争优势,孕育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中车四方等一批国际著名企业和品牌。去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4万亿元。
“近年来,我们紧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大力推行‘工赋青岛’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
43个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1300个“工业赋能”场景,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过50%……一组数据勾勒出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成绩。
在具体实践中,青岛注重平台带动,海尔卡奥斯平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首位,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青岛啤酒厂入选全球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纺织服装、橡胶轮胎等领域的43个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加快推广应用。
同时,注重场景拓展。应用场景丰富是青岛发展工业互联网最大的优势之一。截至目前,青岛已经发布了1300个“工业赋能”场景,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
此外,注重开展数字化改造。目前,青岛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过50%,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两个产业集群入选了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技术为青岛工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未来,青岛也为工业互联网锚定新蓝图,绘出路线图。新蓝图是要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推进城市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此次论坛上,青岛向与会嘉宾展示了路线图:
——聚力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支持海尔卡奥斯建设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着力打造智能家居、智慧港口等15个特定行业平台,加快对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国家建设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做出积极探索。
——聚力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规模,着力集聚一批头部企业、落地一批产业项目,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育更多的数字产业隐形冠军。
——聚力营造优越的产业发展生态。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精准制定数字经济人才政策,发挥好200亿元的工业互联网基金作用,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支持、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参与胶东经济圈乃至全省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发展。
这是路线图,也是“机遇清单”。已经取得领先优势的青岛,正在赢得越来越多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合伙人,携手前行,“数”说未来。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