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这就是山东·青岛丨低调奋斗、高质量发展的2021年

这就是山东·青岛丨低调奋斗、高质量发展的2021年
2021-12-14 10:48:4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低调奋斗,这是青岛的2021年写照。

今年是建党百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历史交汇下也承载了更多对明天的期待。这一年青岛在巨大的动能转换、统筹协调压力下稳中求进,把更多地力量用在了内生动力的优化重塑上。之所以说低调,就是因为青岛大量地工作都是在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打地基”,它带不来“肉眼可见”的外在变化,也带不来GDP的极速攀升,但它能带来更高质量的经济结构、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更高能级的内生动力和更高上限的发展空间。

这些低调的奋斗,理应被更多人知晓,正是这些努力铺就了通往明天的坚实道路,让青岛前进的脚步更加踏实。

  1、高质量发展,在“质”上下更大功夫

今年6月,一则京东方青岛项目的招聘信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招聘信息明确提到“青岛项目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行业模组工厂”,但这个低调的大项目此前并未透露出太多信息。直到8月30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投资建设全球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总投资达到81.7亿元。

8月2日,芯恩公司在青岛举办的誓师大会上宣布,8寸厂投片成功,良率达到90%以上,光罩厂也在7月底顺利完成了产品交付。

11月15日,一期总投资160亿元的青岛光电显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又在西海岸新区开工建设。公开信息显示,该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用28天。目前集聚在西海岸新区的芯片、面板项目已经达到30多个,总投资超过千亿元。

在“缺芯少面”这个中国“卡脖子”最严重的领域,青岛今年以来的大动作着实不少。随着全球“芯片荒”的到来,中国成为最大的半导体需求市场以及产能中心,机会与挑战并存,在中国全力弥补相关产业链的布局中,青岛已经靠诸多实实在在的重点项目卡准了自己的生态位。

同样的故事,正发生在青岛的多条产业链上。

目前青岛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等龙头车企已经在青岛取得了优异成绩,奇瑞汽车青岛基地、北京汽车制造总部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项目等也将陆续投产,汽车产业已经成为青岛第一大产业,产值超过千亿。

顺诺机器人、高测高精密数控装备、中工际华、宏大纺织等智能装备项目建设,则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配合的产业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的硬件载体。

从产业新动能来看,华为正在胶州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科大讯飞正在西海岸新区建设AI产业加速中心……一批大项目的引进,也正在青岛的现有基础上,重塑制造业发展格局,激活青岛制造的深层次潜力。

在工信部先后公示的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青岛以上榜97家的成绩位列全国第8,超过了广州、杭州等先进城市,新材料、高端装备、机械钢铁、汽车机车是最集中的领域。

据统计,今年1-10月份,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两年平均增长7.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两年平均增长8.3%;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22.7%、19.0%、18.4%,两年平均增长17.9%、15.8%、15.3%。

今年前三季度,青岛机械装备行业的18家上市公司,合计完成营业收入343.29亿元,同比增长27.2%,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8.8%,高于全国规上工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2.1个百分点。

青岛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正在创新驱动下“脱胎换骨”。

  2、稳中求进,用改革稳信心、稳预期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就是要靠一系列改革创新,从根源上、根本上坚定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稳定市场主体的发展预期。

青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攻坚,瞄准的正是要靠改革,来打造一个稳定可预期的坚实发展环境,用青岛的可确定性来对冲种种变量带来的不确定性,用青岛连接国内国际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庞大的市场撬动能力,来稳信心、稳预期、稳增长。

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青岛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原则,推出了46条创新举措,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政务服务中感受到高效便捷和公平正义的目标,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专业化、品牌化“六种服务能力”,推动青岛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前列。

总而言之,就是要让青岛成为“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代言人。

公共政策属于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产品要想受欢迎,就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为满足企业效率需求而推出的诸多“秒批”。同时,法治化是营商环境的基本盘,并不是什么都要无条件“秒批”,审批提速并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唯一手段,通过法治化营造出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让每一个市场主体共享同样的发展机遇,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

市场主体的需求是多样的、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多变的,因此青岛对营商环境的理解不是单一的办事快、流程少、态度好,而是与多样化的需求相适应的综合体系。

国企改革,是青岛“以改促稳”的另一大抓手。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无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化解外部风险挑战、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都对国有企业发挥好战略支撑作用提出了全新要求。

今年8月,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同意,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复青岛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根据青岛方案,力争到2022年,打造一批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至1000亿元的企业集团,努力培育一批中国500强企业集团,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品牌大企业,在地方国企培育世界500强企业方面实现突破;推动市属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到2022年资产证券化率超过60%。

搞活青岛,必然要最大限度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激发基层的首创精神。而国有企业改革,正是通过打破体制机制束缚、建立科学合理的中长期激励制度,从而充分激活基层活力的总抓手。

截止到2020年底,青岛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54万亿元。在市场规律和发展需求下,盘活这笔巨大的资产,国资国企就将成为青岛对抗不确定性,稳定发展的“压舱石”。

  3、统筹协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城市发展,为民生计;掌政之要,民生为本。幸福的城市,就是要让每一个“城市细胞”更好地服务民生。今年1-10月份,青岛民生支出951.4亿元,增长10.3%,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0.9%,全力破解民生资源不平衡、不充分难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1-10月份,青岛城镇新增就业33.0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94.5%。民营经济吸纳就业29.03万人,占就业总量的87.8%。

教育是民生热点问题。全市新建、改扩建20所幼儿园、30所中小学,建成后可提供学位3.86万个;全面完成209所配套园遗留问题专项整治,确保增加普惠性学位约4.8万个。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是民生大事。全市新建三级医院数量已达到十四五规划的20%,全市三级医院将达35个、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5张。

老有所养上,青岛在全市40个农村镇各建成一处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了农村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前10个月,青岛PM2.5、PM10浓度同比分别改善13.8%、7.3%,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处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今年,青岛再次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这是对既往成绩的肯定,同样是对未来更高的期许——青岛要做足城市管理的细功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让青岛人的生活更美好。

青岛的这些努力,正是青岛的未来信心。(来源:回澜听涛)

(责任编辑:陈雅雯)
关键词:青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