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保障网方面。2022年,电力总装机达到780万千瓦左右,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20万千瓦以上;煤炭产量稳定在1400万吨左右,天然气供应量8.5亿立方米左右;计划能源基础设施投资65亿元以上。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网。全面推进市政公用设施网建设,完成5个县(区)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清零;完成5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再生水利用率提高2个百分点。菏泽市第二水厂正式投入运营,改造老旧供水管网64.53公里。完成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任务,建(构)筑物违规占压燃气管道隐患清零。市城区居民小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有效覆盖。
现代水网。2022年,全市围绕市级水网总体布局,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强化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打造数字化智慧化现代水网为建设重点,加快构建菏泽现代水网,全市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完成投资35.2亿元。
新型基础设施网。2022年,新建并开通5G基站2000个,累计建成7000个以上,逐步夯实“千兆城市”建设基础。2022年,力争完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建设并投入试运行。2022年,培育2家省级实验室,新布局10家左右市重点实验室,新培育认定20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备案3家左右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农村基础设施网。按照“规划先行、有序建设,城乡一体、服务均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的原则,扎实推动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健全完善农村路、水、电、气、物流、通信网络,切实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均衡服务、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网。
新型城镇化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新型城镇化规划,以实现“突破菏泽、后来居上”为目标,深入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新型智慧城镇建设步伐,提升绿色城镇化质量,力争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53%左右。
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绿色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410万千瓦,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
工业技改提级。加快推动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生态化技改,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实施“千企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围绕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模式”五大要素,对现有设施、工艺装备及管理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2022年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00个以上,工业技改投资规模达到300亿元。实施“技改要素对接”计划,到2022年底实现规模以下企业技改要素供需对接县区全覆盖。
数字赋能增效。积极实施5G和固定网络“双千兆”工程,协调基础电信运营商有序推进光纤路由器升级换代,年内新开通5G基站2000个,累计达到7000个,逐步夯实“千兆城市”建设基础。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深入实施“云行齐鲁工赋山东”行动。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建设,争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升。
新兴消费扩容。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力争实现全省网络零售额快速增长,服务业态数字化转型加快,新兴消费明显提升。
养老托育拓展。2022年,建设改造敬老院12处,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以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全市医养结合机构增加2家以上。政府办三级综合性医院全部设立老年医学科,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或老年病专业比例达到83%,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和治未病科设置比例达到80%。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1万个以上,创建1家省级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婴幼儿照护知识普及率提高到60%。
(来源:牡丹晚报 姜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