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济南高新区近一半村庄整体拆迁安置,过去各村分而治之的组织形态、运行方式、管治模式已不适应回迁安置区工作实际。为有效解决组织力量松散、资源重复投入、服务质效不高等问题,今年以来,济南高新区深入实施农村回迁安置区党建引领融合发展行动,通过推动组织、队伍、机制、阵地、服务、网格6个融合,初步实现农村回迁安置一体化领导、亲情化管理、规范化运转、标准化建设、人性化保障、精细化治理,乡村振兴在农村回迁安置区更有“亲和力”。
推动组织融合,实现一体化领导
着眼破解同一回迁安置区各村党组织“互不隶属、各自为政”难题,济南高新区在13个农村回迁安置区组建联合党委,联合党委统筹区域内各项公共事务,有效增强回迁安置区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
联合党委书记通过“头雁竞选”结合“组织推荐”方式产生,或由优秀机关干部担任,或由强村大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实现“选出一个好书记,带强一个好班子”。联合党委立足区域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分布实际,积极吸收中小学、社区医院、派出所、菜市场等单位党员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大力推行队伍联建、人才联育、资源联配、服务联办、治理联抓。今年以来,13个农村回迁安置区联合党委,累计召开办公会议310余次,协调推进公共事务90余件,实施惠民利民项目40余个,充分彰显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保障作用。
推动队伍融合,实现亲情化管理
“两委”干部是回迁安置区各村的主要工作力量,除此之外,还有乡村振兴工作专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基层工作人员。为打破村庄界限,在联合党委框架下,区分基层党建、民生服务、社会治理、文明实践等不同职能,济南高新区对各村工作人员进行混合编组,同一编组内不同成员互为AB角,实行轮流坐班值班,面向居民群众提供无差别的管理服务。通过这一方式,岗位设置更加细化,职责分工更加合理、工作事项更加全面,不但有效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还显著提升了服务群众质效。
目前,回迁安置区居民群众无论何时办事、办何业务,均有工作人员在岗服务,“进一个门、跑一个窗、办不同事”真正落地落实。最近一次社情民意调查显示,回迁安置区居民群众满意率达到98.5%,较各村工作力量混编工作之前提升5.7个百分点。
推动机制融合,实现规范化运转
为确保回迁安置区在新的组织形态下有序运行,联合党委全面理顺各项工作机制,推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在议事决策方面,除“三资”监管业务外,党的建设、物业服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公共事务均以回迁安置区为单位实行“四议两公开”,把联合党委提议作为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经费保障方面,根据回迁安置区行政村数量和服务群众需求,保障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联合党委对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的统筹使用比例达到50%左右;在资源投入方面,建立“安置区吹哨、职能部门报到”机制,推动组织、民政、农业农村、园林绿化、文化体育、行政审批等资源要素向回迁安置区下沉集聚,各回迁安置区政务服务智能终端“一站式”提供40余项民生服务,获得居民群众普遍欢迎;在考核评价方面,街道每半年对联合党委开展1次履职评估,考评结果与各村党组织评先树优、待遇落实挂钩,有效凝聚起工作合力。
推动阵地融合,实现标准化建设
为有效避免资金资源重复投入,切实提高公建办公场地使用效益,按照“开放、集约、共享”原则,济南高新区着力打造回迁安置区统一的党群服务中心。
在建筑面积上,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不低于30平方米、最少不低于1000平方米标准建设;在整体布局上,科学划分综合服务区、党群活动区、共治理事区、宣传教育区、办事休息区、自助服务区等不同区域;在功能设置上,着力实现便民服务、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文化宣传、娱乐休闲等多重功能。
目前,近60%的回迁安置区建成党群服务中心,达标率100%,其余回迁安置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也处在规划、设计、施工等不同阶段,预计2023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回迁安置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党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推动服务融合,实现人性化保障
以回迁安置区为单位,济南高新区积极实施服务民生、服务发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四服务”活动。
孙村街道以回迁安置区联合党委成员为主要工作对象,加强乡村振兴主题教育,邀请高校专家教授举办4期“党建引领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专题讲座,保障20余名符合条件的村“两委”干部完成专科学历提升,受到党员、干部广泛欢迎。巨野河街道针对拆迁安置后的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整合利用120万元帮扶资金,开展非农生产技能培训,230余名回迁安置区居民通过培训提升了能力素质,考试合格者拿到职业技能证书,成为周边企业争相招聘的“香饽饽”。遥墙、临港街道以回迁安置区为单位,组建党员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先锋创建、党员奉献日、认领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为困难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式”帮代办服务90余次。在中科系、比亚迪等工程项目落地过程中,回迁安置区联合党委发挥组织优势,动员居民群众在短时间内完成地表清理工作,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提供300余人次保卫、保洁等劳务输出,在服务项目落地的同时有效促进居民群众增收致富。
推动网格融合,实现精细化治理
济南高新区优化回迁安置区网格设置,统筹考虑居民数量、管理幅度等因素,以300户左右居民为基本单位,将全区13个农村回迁安置区划分为149个综合性网格,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等工作,全面构建起“多网共治、一网协同”的服务管理架构。
健全网格党组织工作体系。在149个网格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由联合党委成员兼任网格党组织负责人,全面延伸党的工作触角。配强网格工作力量。选聘125名专职网格员充实回迁安置区网格员队伍,吸收300余名党员骨干、村民代表、热心群众担任兼职网格员,共同参与网格工作。通过多措并举,实现对专职网格员岗前培训全覆盖,明确宣传政策理论、收集社情民意、为民办事服务等6项职责任务,完善联系群众、议事协商、服务联动等3项工作机制,推动“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做细做实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以来,回迁安置区居民群众12345投诉率同比降低5.2个百分点,城乡基层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着眼未来,济南高新区将以农村回迁安置区党建引领融合发展为抓手,持续优化村党组织体系、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增强乡村治理效能,着力塑造片区化、联动式乡村振兴格局,为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打造高活力品质生活区提供坚强保证。(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