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重点带动,项目质量明显提高。2022年,共安排区级重点项目100个,计划总投资1013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98个,过10亿元项目26个,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类项目占比达到70%以上,山东高速智能网联测试基地、华电国际储能电站等18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47个项目列入市重点,重点项目数量、质量均有大幅提升。精准分类推进,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创新推进机制,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紧抓快干,2022年,省重大项目和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0.3%和172.1%,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1.7%,超过时间进度31.7个百分点。强化延链聚合,精准招引持续深入。2022年,紧盯重点产业链,瞄准上下游企业开展精准招引,成功洽谈引进项目210个,引进市外投资232亿元,实际使用外资6045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加大要素供给,服务保障全面升级。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及时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难题。强化“店小二”服务思维,创新“分级审批”“容缺勘验”模式,“拿地前”靠上指导、“拿地中”并联推进、“拿地后”限时发证,嬴城宏济堂二期、大王庄孵化园等16个重点项目实现“多证连发”。
一年来,莱芜区坚持创新驱动、聚力改革开放,发展动能更加充沛。
项目快落地、快建设离不开高位发展平台。莱芜高新区、莱芜农高区、雪野旅游区三大功能区既是改革主体、产业高地,也是创新平台、招商平台、服务平台,莱芜区坚持用“平台思维”整合产业、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释放创新活力、实现价值倍增。
以莱芜高新区为例,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坚持以“高新兴则全区兴、高新强则全区强”为鲜明导向,聚焦主责主业,聚力创新攻坚,先后被认定为“全省科学发展园区”“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在2022年公布的国家级考核中前进了18个位次,在追“高”逐“新”的征程中实现了强劲突破。
在此基础上,莱芜区紧紧围绕全市“12项改革创新行动”,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谋发展,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培育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6家,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10家,“瞪羚”企业48家,企业增长数量创历年之最;出台人才政策“双30条”,培育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名,引进硕士以上人才184名。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70家,注册跨境电商企业44家,完成进出口总额160亿元,其中出口115亿元、增长37.5%,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32亿元、居全市第2位,泰钢印尼镍铁项目顺利出铁,投资合作迈出新步伐。千方百计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制定出台11条助企纾困政策,健全完善企业帮包服务机制,努力推动各项政策直达一线、直达企业,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12.4亿元,发放助企纾困专项贷款、创业担保贷款8.5亿元,办理中小企业贷款延期274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放大发展优势,进而赢得发展胜势、领先位势。
2022年,莱芜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同比增长3.4%,成为全市第6个千亿级区县,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强势突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8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1%、列全市第2位,出口额增长37.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6.7%,成功获得“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区)、2022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新城区”等一批重量级荣誉,彰显了工业大区的“硬核”担当。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千亿,不是莱芜奋勇争先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终点,而是更高的发展起点。
市委市政府召开“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发出项目建设的最强动员令,为全年开局起航擂响了战鼓、发起了冲锋。莱芜区将脚踏实地、擂鼓出征,一鼓作气、勇毅前行,以最迅速的落实抓项目、以最坚决的态度拼经济、最有力的措施谋发展,奋力开创现代化莱芜建设的新局面。
向着下一个目标奋进。(来源:新莱芜 记者:武希刚 孔浩 吕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