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统筹陆海谋发展 海洋强市谱新篇——潍坊市推进海洋发展纪实

统筹陆海谋发展 海洋强市谱新篇——潍坊市推进海洋发展纪实
2024-06-05 18:56:0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潍坊市海岸线全长158公里、海域面积1289平方公里,在全省海洋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将海洋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连续实施两轮主攻“海洋经济”战场行动,陆海统筹、全域向海,以攻坚姿态引领潍坊向海图强,海洋产业、港口建设、科技创新、生态修复等方面实现全新突破,海洋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摄影:孟令顺

全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020年1226.4亿元增加到2023年1596.8亿元、年均增长9.2%,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1%,海洋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生态护海: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潍坊市以“打赢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为目标,坚持陆海统筹、一体治理,扎实推进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和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累计争取中央资金7.28亿元,组织实施生态修复项目15个,修复滨海湿地2164.63公顷、岸线14.8公里,全市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5.6%,“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修复八个典型案例之一。

创新海岸带生态修复新模式。发挥柽柳改良盐碱土壤、维护沿海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子,创新推出“柽柳+肉苁蓉”海洋生态修复模式。成功引进鲁柽1号耐盐碱乔木型柽柳,种植及养护成本直降70%-80%,成功解决了盐碱地大型树木成活难、维护成本高的难题。从“投钱变绿”到“以绿生钱”,打造了海洋生态修复“潍坊样板”。

积极探索“蓝碳经济”。启动了“蓝碳经济”发展三年行动,与自然资源部共建潍坊蓝碳遥感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共建山东生态环境学院、美丽海湾环保产业研究院,加快释放蓝碳潜能。建成全国面积最大的以柽柳为主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昌邑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为生物固碳、发展蓝碳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积极探索海洋生态修复碳汇计量与监测机制,推动将滩涂湿地、海岸带等生态修复工程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为探索推进滨海盐碱地生态治理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向互花米草“宣战”。潍坊市自2021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工程启动以来,对海岸线、海堤以及近海生态展开统一空间规划和生态系统恢复,清除互花米草192公顷,全市集中连片的互花米草得到有效除治。落地落实山东省首单海洋生态植被救治保险条款(互花米草防治专用),已对4080亩沿海滩涂提供海洋生态植被救治风险保障408万元。通过政企联手,借助保险杠杆作用,填补了全省海洋生态防护保险的空白,为互花米草除治攻坚专项行动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板。

产业强海:膨胀海洋经济规模

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赢得发展先机、实现赶超跨越的关键所在。潍坊市大力实施产业、园区、项目“三大工程”,促进涉海企业聚集,打造鲜明海洋特色,进一步膨胀海洋经济规模。

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链条经济。立足潍坊海洋优势和特色,坚持强链条、聚集群,一手抓优势产业提升,推动现代渔业、海洋动力装备等产业提档升级,昌邑海丰水产获评首家“国家级三疣梭子蟹良种场”,潍柴谭旭光、天瑞重工李永胜2名高端人才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一手抓新兴产业突破,推动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产业换道超车,构建了规模较大、种类齐全的海洋产业体系,建成全国首家海水入侵与综合利用监测展示平台,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暨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首批8个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建成并网发电。

实施园区培育工程,做强海洋经济载体。积极引导内陆县市区向海洋发展,16个县市区均规划建设了1-2个海洋特色产业园区,2023年全市海洋特色园区总数达到26个,总投资226.39亿元、实现海洋产业收入1773.9亿元。催生了一批海洋产业新业态,培育了一批蓝色经济新赛道。如临朐伟盛铝业研发的新型铝制品已实现在航母、舰船上应用,高密孚日宣威、潍城东方钢管等企业积极向深海钢结构防腐新材料、海洋高分子材料等领域进军。

关键词:潍坊市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