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济南是著名的泉城,但也是一座严重缺水城市,这就使得济南历来重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济南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将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节水扩大发展空间,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本着“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工作理念,完成《济南市河道管理保护条例》《济南市节约用水条例》《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济南市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规定》等法规、规章制定实施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法规体系。目前,济南水务行业拥有地方性法规8部、政府规章5部、配套政府规范性文件3件、政策文件40余件,为全市各级管水治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为缓解水资源不足压力,济南市统筹抓好黄河两岸、流域内湿地、河湖水系等一体化综合治理,全面实施卧虎山水库与锦绣川水库连通工程、东部水源四库连通工程和太平水库建设等系列水资源调蓄工程,出台《济南市城区自备井封停工作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济南市再生水利用工作的意见》,着力打造节水典范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区县全覆盖,连续22年保持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
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间,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绿色发展体制扎实推进,生态济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大河之美
向“绿”而生厚植绿色新理念
近日,蓝天白云下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植被连片、触目皆绿。携河发展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成立以来便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经过3年多的建设,全区绿地面积达到258万平方米,生态建设效果初显。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作为一座伴随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而生的新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2021年4月25日成立以来,锚定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统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今,随着高标准规划落地实施,济南起步区生态底色更扎实、城市综合承载力加速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迸发强劲新动能,一座绿色低碳智慧宜居的未来希望之城加速崛起于黄河之畔。
按照“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的建设目标,济南起步区规划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70%,彰显“城即园林”特质,已累计开工生态保护类项目60余个,打造8个绿化示范村居。依托大寺河、青宁沟、邢家渡引黄干渠等河道,同步打造纵向生态廊道,将南部黄河风貌与北部田园风光相连,目前已完成多条河道疏浚工程,青宁沟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济南起步区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格局加速成形。
济南起步区编制绿色城市专项规划,从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5大领域,全面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全区工业企业实现零耗煤,现有公共建筑、安置房均采用清洁能源供暖,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与此同时,每年编制济南起步区“无废城市”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方案,全域建设“无废园区”“无废工厂”“无废社区”“无废村庄”“无废学校”“无废商超”“无废机关”等“无废细胞”工程,加快推进“无废城市”示范区建设。
整体看济南,这座城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围绕绿色消费理念,深入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制定《关于全面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健康建筑纳入高品质建筑政策支持范围;建设绿色安全、健康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积极开展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工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补贴政策,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1.5万辆。同时,打通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后一公里”,加快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约9.2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