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大白菜、王哥庄大馒头、崂山茶、黄岛蓝莓、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马连庄甜瓜、里岔黑猪肉、少山红杏……一个个源自于田间地头的青岛农品,化身独具特色的品牌IP,结成了青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上的累累果实。
围绕打造中国知名农产品品牌城市的目标定位,近年来,青岛汇聚品牌力量,做强“青岛农品”,全面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逐渐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特色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新图景。
青岛农盛,铸就典范。为进一步做好“土特产”文章,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于10月24日-25日举办青岛农品主流媒体调研行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走进青岛乡村产业、农业项目,深入发掘青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生动实践,探寻青岛农业产业发展新机遇。
汇聚品牌力量,做强“青岛农品”
特色农产品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市场餐桌,是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
品牌建设是农产品“出圈”的关键一招。近年来,青岛围绕农业品牌化建设,不断加大政策支持、财政扶持力度,通过监管核心品质、强化品牌声量、讲好品牌故事等方式,持续做大“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越来越多的“青岛农品”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目前,“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已完成商标注册和版权保护,连续5年入选全国区域农业品牌“十强”。青岛连续三轮获得全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优秀等次,农产品出口额稳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酸甜细腻的蓝莓、饱满多汁的葡萄、晶莹剔透的樱桃、香气四溢的密杏……“青岛农品”品牌持续叫响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农户、企业、商家乃至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每家每户都能见到的大白菜,在胶州已有逾千年的种植历史,但这里的大白菜“帮嫩薄、汁乳白、味鲜美、纤维细”,是鲁迅、金庸等文人笔下难得而珍贵的好滋味,也凭借其过人的独特品质,被评选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为推动大白菜产业持续壮大,2004年胶州市农业局牵头成立了胶州大白菜协会,目前,胶州市大白菜协会的认证基地已达80家,认证面积约6915亩,胶州市大白菜总种植面积约6万亩,年产量近35吨。
从被确定为山东省辣椒生产出口基地,到“红龙13号”辣椒填补国内辣椒自主育种的空白,再到如今朝着打造千亿级辣椒产业的目标不断迈进,“世界辣椒看中国,中国辣椒看上合”的称誉则是当地辣椒产业蓬勃而起的最真实写照。
据悉,胶州辣椒的年交易量约120万吨,交易总额约160亿元,辣椒产品出口量占据了全国的80%以上。同时,依托于以辣椒产业为核心的上合农品交易中心,汇聚了115家辣椒及其上下游企业入驻。
绿意盎然的白菜、热辣滚烫的辣椒,汇聚成胶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缩影,也拓宽了胶州农民一往无前的致富路。
在青岛,越来越多的“青岛农品”如胶州大白菜、胶州辣椒一样,结成了新时代青岛农业品牌建设的沉甸果实。也正是这些“青岛农品”的品牌力量,切实带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成为青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
强化品牌声量,监管品质提升
2024年8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4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特质农品名录,“胶州大樱桃”“即墨古邑春红茶”“崂山蜜杏”等8个产品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禽之宝琅琊鸡”“华忆牌海青茶”等10个产品入选全国特质农产品。
时隔一个月,青岛举办2024年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青岛农品”产销对接活动,公布了第八批青岛知名农产品品牌名单,胶河大白菜等4个青岛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利和味道风味油酱等16个青岛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入选。
截至目前,青岛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累计达67个,特质农品累计达32个,入选数量均居全省首位,知名农产品品牌总量达到227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持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背后,离不开青岛随时随地为青岛农品的“搭台唱戏”。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青岛农品”,伴随着青岛对农业博览会的“请进来”“走出去”,日渐成为全国各类农产品展销会的常客,并随之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
成功入选首批“好品山东”品牌体系的“黄岛蓝莓”,全区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超40亿元;“春来第一果”樱桃,作为新区助农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推动当地最重要的樱桃采摘地——杨家山里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000万元。
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提效益。一颗颗小果子种成了融三产、富百姓、美乡村的致富果,也绘出了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实景图。
以质量兴农、以绿色兴农、以品牌强农,新区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青岛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围绕打造中国知名农产品品牌城市的目标定位,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瞄准培育、标准、产业、营销“四个体系”建设,做大做强“青岛农品”,推动青岛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间,青岛始终坚持品牌立农,既有打通品牌发展路径的政策性文件陆续出台,也为不同农产品品牌的打造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
据青岛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袁瑞先介绍,截至目前,青岛培育农产品品牌2.2万多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4个,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做大“青岛农品”影响力的同时,青岛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突出产管结合,建立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从源头上保障品牌农产品质量品质。
从产前的节肥、节药,到生产时的质量监管、产品检测,再到展销环节的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一系列的强监管机制和行动确保了青岛农品品质为先。为此,青岛还制定了173项农业地方标准,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过程有标可循。
清甜爽口的胶州大白菜、果香馥郁的马连庄甜瓜、色泽鲜艳的店埠胡萝卜、一口爆汁的草莓西红柿……可以说,每一份绿色、优质、安全的青岛农品背后,都有着青岛对品牌、品质的双重保障。
讲好品牌故事,带动增收致富
大泽山葡萄、崂山茶、马家沟芹菜、沙沟西瓜、里岔黑猪、五龙鹅……每个大众熟知的青岛农品背后,也都有一段历史悠久的品牌故事。
近年来,青岛坚持以文化涵养品牌,深度挖掘农品文化内涵,通过建立品牌博物馆、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打造农旅节庆活动等方式,持续丰盈品牌内涵。
一杯崂山茶,万般青岛美。崂山区高度重视崂山茶文化的挖掘、继承和发扬,通过举办多类茶节活动,崂山区深度融合茶文、茶节、茶旅,“茶元素”成为打造乡村文旅新生态的精髓。
从特色产业升级为特色文旅品牌,崂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现已跃升至17.58亿元,如今的“崂山茶”已经成为激活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黄金叶”。
节庆促品牌、以丰收促增收,一年一度的崂山茶节,也成为崂山区塑造茶文化+乡村文旅的别样风景。茶乡音乐会、茶乡露营、非遗文化体验等不同板块,吸引着游客徜徉山海、浸润茶香。据统计,2024年第十九届崂山茶节,为崂山区引流50余万人次,拉动旅游收入2亿余元。
同样的,扎根崂山区多年的沙子口鲅鱼节、王哥庄大馒头节、北宅樱桃节等,也是崂山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山、海、城、茶、田”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重要见证。为了挖掘农产品品牌的深层价值,这里每年举办农旅节庆活动60余场,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
汇聚了160余家馒头生产商家的王哥庄街道内,王哥庄大馒头已然完成了从餐桌面食到特色经济“领头羊”的华丽转变。截至2024年8月底,王哥庄街道生产馒头1.1万吨,实现产值约1.2亿元。
从新鲜水灵的果蔬到风味独特的海货,从崂山茶的清香到王哥庄大馒头的浓郁,从宝山苹果的甘甜到藏马蜜语蓝莓的鲜美……透过此次活动,越来越多的“青岛农品”品牌建设的背后故事跃然眼前,成为青岛“抓增收,拓宽强村富民渠道”的生动实践。
这些尝得到的农产品,伴随着品牌力的不断提升,也正逐渐转变成青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甜头”,当资源优势转变成了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人民群众的钱包也肉眼可见地“鼓起来”了。
面向未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不断推动形成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提效益,实现一样“土特产”富裕一方百姓,在全力打造中国知名农产品品牌城市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