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立柱新村的种苗研发基地项目建设现场看到,钢结构厂房的主体框架已经搭建完毕,工人们正在安装消防管道。据介绍,整个项目计划12月份建设完成。
“我们与青岛朝日食品有限公司合作14年了。公司流转村庄土地700余亩用于红薯种植,同时还在村里建设了10余个育苗大棚。”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立柱新村党委书记殷启俊说,为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在六汪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立柱新村与青岛朝日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种苗研发基地项目,在延长红薯产业链条的同时,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据了解,种苗研发基地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20万元,其中省派工作队帮扶资金50万元、新村自筹70万元。项目资金由立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依程序使用,镇政府负责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并定期查账。
“厂房建成后,资产确权到立柱新村,由立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依程序运营,与朝日食品签订租赁协议,厂房每年租金收入为审定投资额4%左右,朝日食品将新流转村集体土地约50亩用于种植红薯,每亩地流转费800元。该项目还可带动周边村民参与红薯种植和粗加工,为100余名闲置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殷启俊介绍道。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坚持“村级主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培植典型、示范带动”的原则,多措并举、上下发力,深入挖掘资产资源、特色产业、政策支持等方面潜力,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盘活闲置房屋,实现资产增值
“真是没想到,成交的价格比预计的高那么多。”说起前些日子村子里的闲置房屋成功出租时,大沟新村党委书记刘然堂仍然有些激动。
刘然堂告诉记者,这次成功出租的房屋位于劝礼自然村,总面积1700余平方米,由于种种原因,房屋前期处于闲置状态。“在之前开展的农村集体‘三资’整治活动中,我们对村里的闲置资产进行了梳理,共梳理出26间房屋和大院,经评估公司估值年租金在2万元左右。”刘然堂说,经过民主程序表决后,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大沟新村主动与青岛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取得联系,提交了详尽的项目信息。
“没过多长时间,平台工作人员就联系我们,要来村里和我们对接项目具体事宜。”刘然堂说,经过测量拍照,村子里这些闲置房屋和大院的信息就登上了青岛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在信息公告期间,共征集到3名意向方参与竞价。项目挂牌底价为2万元/年,经过30分钟21轮的出价竞争,最终以6.1万元/年的价格成交,为村集体增收82万元。
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增收路子
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规范、有序发展。
针对村集体财力不足问题,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和上级专项扶持资金,用好用活中央和省市级专项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7个,探索服务创收型、生产经营型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和村集体经济同步发展壮大。
同时,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定期对全镇13个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全覆盖摸底、建立台账,及时更新改造、规范使用资产和空闲资源,实现存量变增量。充分利用村集体土地、闲置厂房、村办学校等集体资产,通过招标承包、招商引资、租赁经营、出让使用权等多种方式进行经营性开发,拓宽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子,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
依托青岛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坚持“应进必进”,推动资产交易、出租、承包经营等业务进入平台交易,有效盘活农村集体产权、土地等各种要素,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还对村级基建项目全部实行全程监管,执行申报审批制度,从严审查投资规模、概算投资效益,杜绝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过度建设。坚持“一事一议”,严格程序,推动资金效益最大化。认真执行“三资”管理办法,设立村级自有收入现金管理账户,做到账目翔实、账款相符。加强村级财务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布集体资金的使用、收益、分配情况,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不流失。
(来源:闪电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