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双百双千”如何做强潍坊乡村?

“双百双千”如何做强潍坊乡村?
2024-11-25 18:39:3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潍坊是农业大市,农业发展先天优势突出。曾在全国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率先探索形成农村改革发展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引领了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全国农业再次面临新的转型,亟须通过新的产业架构和产业模式,实现新的跨越。

曾经,浙江推出“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深刻改变了农村面貌。潍坊在拓展创新“三个模式”的过程中,将“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创造性融入潍坊“三农”工作中,创新实施了“百区示范、百园提升、千企引领、千村共富”工程,坚持抓点带面、连片发展,一体推进片区、园区、龙头企业等7类主体同步提升,以乡村全面振兴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赋能加码。

聚力产业融合发展,增创高质高效新优势

“三个模式”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遵循了当时“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多元化、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起来”形势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律。如今,乡村振兴融合化发展成为新的趋势,集聚要素资源,健全产业链条,推动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发展规律。

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认为,潍坊现阶段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实现,需要着眼于市场,开展跨界的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集中配置,通过产业的联动、要素的聚集、技术的渗透、体制机制的创新等途径将城乡之间的资源要素等进行合理调配,打造高质量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

这一观点在寿光的蔬菜产业中得到了验证。

近日,在寿光市洛城街道康家尧水村,一排排高标准的蔬菜大棚即将建成投用。这里是洛城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园正在建设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把原本分散低效的菜农大棚连接成片,统一推广水肥一体、智能温控、智能通风等智能设施,从源头提升蔬菜的质量和产量。

与此同时,在街道的另一端,洛城高端农品流通产业园主体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收尾。这里规划建设6家标准化蔬菜专业合作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产业园涵盖高端种植、包装分拣、仓储物流、产品研发等多链条产业。同时还将打造电商直播、预制菜加工、农业文旅等板块,实现农产品种植与市场无缝对接。”产业园党支部书记马文斌告诉记者。

前端种植生产、中端物流仓储都有了,后端的销售也得跟上。搭乘“农村电商”的快车,洛城街道以数字化赋能,建设洛城农产品电商产业园,探索“定制农业”“基地直供”等特色电商营销模式,用好“线上”“线下”两条渠道,把优质蔬菜卖到全国各地去。

从农户到市场,洛城街道通过一个个园区,成功将蔬菜产业各个环节串成一条产业链,产业链前端、中间、后端一体联动,逐步打造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功能互补的优势高端蔬菜产业集群。

和寿光的蔬菜一样,青州的花卉也探索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供销数字链接、政企农高效协作”的花卉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通过强链延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龙头引领做强农产品加工集群、科技赋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延伸,探索出一条农业高效发展的新模式。

目前,青州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3.1万亩,年交易额达139亿元,花卉品牌价值达340亿元,“千亿级”花卉产业集群先后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省特色产业集群。

不只是蔬菜和花卉,潍坊农产品丰富,潍城的铁皮石斛、临朐的山柿、诸城的果茶等,都各自走出了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路子。

强化片区示范引领展现宜居宜业新风貌

回顾之前借助各种优势崛起的村庄,有的靠地理位置,有的靠秀美风景,有的靠能人助力,有的靠企业带动……这种发展往往不平衡,优势不明显的村庄,受益也不明显。

“双百双千”工程打破了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态,坚持“片区、园区、经营主体、村庄”一体设计、一体推进、联动发展,让村村有产业,户户高收入。

今年,坊子区解家村蓝莓因为品质好、产量高,喜获丰收。该村目前的蓝莓鲜果采摘期长达3个月,平均每年能产蓝莓500多公斤,小蓝莓实实在在变成了“小金豆”。

解家村的成功离不开所在片区——白浪新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统筹与助力,片区打破行政区划,差异化打造东部产城融合发展区、中部生态科技农业发展区、西部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区“三大板块”,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引入一批光伏项目,进一步带动村集体增收,实现了10个村庄抱团发展、共同增收的良好发展局面。

“今年以来片区开展持续提质行动,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提升,完善道路硬化、植被绿化等工作,力争片区内10个村全部达到市级以上和美乡村标准。”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宋海泉说道。

党建引领是推动片区联动发展的大前提。潍坊成立72个片区党委,带动1125个村开展党组织“跨村联建”,一体联动、协同高效推进片区发展、建设、治理。

今年5月,临朐寺头“红果·金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党委揭牌成立,围绕“乡村振兴、集体增收、群众受益”实行党组织联建共建,以产业项目为纽带进一步推动片区内村庄、企业、党员、群众结成利益共同体,促进资源互联互通、发展互融互促,形成强力带动、联合发展、成片推进的格局。

在片区党委的推动下,片区依托丰富的山楂资源,先后整合了8个村、2家农业龙头企业,一体化运营的同时,同步拓展山楂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新兴业态,带动村均集体增收3.6万元。

初冬时节,走进高密市柴沟镇柴沟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又整洁的道路,两旁是繁华的商铺,一排排充满现代气息的小洋房整齐排列着,广场、公园里是洋溢着微笑的老人和孩子,一派和谐欢乐的氛围。

近年来,柴沟村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高质量完成19条村内道路硬化、1000余米河道美化、8000平方米村庄绿化、1800平方米文体广场建设,高规格建成“共富龙河和美有道——乡村振兴主题展馆”,村域内五龙河省级湿地公园获评“全国自然教育基地”,村庄越来越美,群众生活幸福度越来越高。

从全局着眼,以点带面推进资源要素加速汇聚,带动片区全域整体提升。据统计,去年20个市级示范片区开工建设产业类项目121个,完成投资51.3亿元,辐射带动企业和各类主体2000余家,促进农户增收30亿元。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谱写富裕富足新篇章

乡村振兴,“振”在产业,“兴”在村庄。伴随着产业发展和收入提升的,必然是便利的生活、美丽的村貌和文明的村风。

诸城桃林镇西南部的清馨云华示范片区则聚焦当地茶产业优势,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企业”的“N+1+1”发展模式,发挥片区内电力怡明、碧龙春、颖青等重点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产销订单、土地托管、资产入股等方式,带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大发展。

目前,该片区已汇聚了周边9个村、1.9万亩茶园、136家茶产业市场主体、9家潍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资源,建设旅游项目,发展诸城绿茶现代农业产业园、诸城市茶叶种植股份联合社等特色项目,年产茶叶240多万斤,产值3.6亿元。

如今的片区,生态茶园生机蓬勃,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交易市场人头攒动。天然气管道铺进了村庄,自来水管网一次次提升,3公里的桃林中心街、2.5公里的桃林河沿河路焕然一新,绿茶文化广场、芝樱主题广场里人来人往,整个片区的生活质量和村庄面貌都大大提升。

乡村富起来后,提升的不只是村庄的外表外貌,更是人们内心的精神风貌。

经济开发区张氏(总部经济)发展中心三娘庙村,自2016年起逐步将村内养殖区转型发展为工业园区,短短8年,村民年平均收入从1.5万元增加到4万元,村集体增收近200万元。

三娘庙村党支部十分注重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物质基础充足后,便开始借助各种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活动,2023年以来累计组织文艺晚会、广场舞比赛46场,举办乒乓球、象棋比赛等活动32场,还组织村民、义工等开展“保护虞河”系列公益活动,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同样享受到发展“红利”的还有青州市云门山街道郭家桥村的村民,村集体每年都会为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险,为每个村民发放生活福利1800余元,还会在九九老人节、春节时为7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200元作为节日福利,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向着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大步迈进。

发展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双百双千”工程实施以来,市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部门,坚持“片区、园区、经营主体、村庄”一体设计、一体推进,真抓实干、聚力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4年上半年,潍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36元,增长6.1%,76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乡村振兴,是农村经济的腾飞,是社会、文化与生态的全面振兴,更是万千农民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补共赢的美好愿景。我们相信,已经将“三个模式”走深走实的潍坊,必定能再次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径。

(来源:大众网)

(责任编辑:周龙)
关键词:潍坊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