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烟台市莱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目标,在全区34个城市社区全面构建城市管理进社区“1533”工作体系,做到强机制、零距离、促转型,以社区“小支点”撬动城市治理“大杠杆”,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莱山区“城市管理进社区”典型做法被省住建厅《全省城市管理领域典型工作经验做法(第一批)》予以全省推介。
强机制
建立细管理、创品牌、重服务
“三合一”体系
一是按照“1+2+2”模式,健全完善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进社区”服务力量,精心选派4名科级干部分包北部4个街区,68名工作人员组建“服务队”、各街道园区派驻2名城管执法联络员全面进驻34个城管执法服务站,建立起一个街道1名科级干部、一个社区2名工作人员和2名执法联络员的“1+2+2”城管进社区服务队,形成“凝心聚力一盘棋,区街联动一起干”的城市管理进社区服务格局。
二是创建“一社区一品牌”,培育特色服务品牌。深入挖掘各社区特点、找准活动重点,将“一社区一品牌”活动创建融入城市管理进社区全过程,精心打造代表城管形象本质、反映工作特点、主题鲜明的特色品牌社区。目前,已打造黄海明珠山庄、鹿鸣小区等2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正在积极完善绿色家园等“党建先锋岗”,切实“擦亮”城市管理进社区服务品牌。
三是建立多元化解模式,实现问题处置短平快。把有效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建立联席会议、多元纠纷化解等机制,组织社区物业、业委会、城管执法骨干等多元力量,真正将矛盾调处在早、化解在小、处置在先;建立问题化解“回头看”机制,确保群众诉求每月逐项“答题”、力求满分“交卷”。通过创新实施新并网小区“一区一策”供暖机制,近两年供暖季有效保障1.2万余户“新居民”温暖过冬,解决供暖问题2000余件。
零距离
创建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
“一站式”机制
一是一站服务,在“惠民生”中提高精细管理。坚持“专一服务、一站化解”工作思路,在每个社区定点设置“留言簿”,每周三集中收集、办理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信息公开制度,实现社区事项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联动互助、资源整合。目前,已全面化解城管领域问题近500件,真正做到城管领域难题“一站式”全覆盖。二是五项内容,在“暖民心”中彰显责任担当。将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公用事业等五大领域作为“五进社区”服务范围,重点围绕法律法规宣传、服务、管理、执法等方面工作内容,“深耕”城市治理细节。全面排查小区内排水管网现状,建立排水管网“一张图”。目前,已在90余个小区整改排水管网近30公里,主动开展居民用户燃气安检10.8万多户(次),发现整改问题430余起。三是三办模式,在“解民忧”中提升融合效能。创新构建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不诉自办的“三办”工作模式,接诉即办,对群众反应的问题诉求,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全力协调,确保问题化解及时、反馈有效;未诉先办,及时关注12345政务热线等群众身边问题,对舆情风险“萌芽”、集中性风险信息等提前预判,细化问题处置预案,尽早化解矛盾风险;不诉自办,积极引导、主动配合社区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靠前一步、主动担当,实现社区内“症结”自行解决。
促转型
打造共建、共享、共治
城市管理格局
一是以活动为纽带,激发“源动力”。坚持把办活动、教知识、讲政策作为拉近群众距离的重要途径,结合“城管接待日”“城管开放日”,多角度、多层次搭建形式多样的“互动舞台”。强化垃圾分类“源头治理”,每月举办16场以上生话垃圾分类宣讲活动,累计兑换积分789.92万分,在全区设置垃圾分类设施1080余处,发放厨余小绿桶8.6万余个,真正将城市管理工作“触角”延伸到治理一线。二是以民意为导向,找准“发力点”。依靠“城管社区服务站”,将城市管理工作力量融入社区、根植社区、服务社区,在34个城市社区全面建立问题意见征集台账,引导市民群众为社区向好向善发展建言献策,对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问题集中开展接访咨询、集中汇总,初步形成反映投诉问题、提交人民建议、查询普法案例、评价社区工作等系统化全民共治共享机制,100余座小型生活垃圾压缩站清运等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得到进一步规范。
三是以满意为载体,提升“幸福感”。坚持以“社区—群众”为中心,深入探索推行“党建+服务圈+微治理”机制,紧盯市民群众眼前事、脚下路、心中结,围绕社区健康发展不断配齐城管领域设施,增强幸福“软实力”、优化社区“大家庭”。今年以来,已在49条道路修补路面7万平方米;全区便民摊点群增加至12处;更新5000辆共享单车,停放点位增加至284处、1.1万个卡位;新建口袋公园3个等等,全面提升社区市民的幸福感、舒适感、获得感。
(来源:改革莱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