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没有合适产业怎么办?企业要投资,缺少合适地块找谁?
如果在以前,恐怕“两眼一抹黑”。这头,农民自己找产业难觅门道,缺资源、缺人脉;那头,企业手握资金、技术,对接难、投资难。如今,在青岛莱西市,青岛供销普惠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供销普惠”)成了村庄和企业之间的“红娘”,在二者之间牵线搭桥,对接需求,帮助越来越多的村庄、企业圆梦。
水集街道西爻村党支部书记张代波在查看香菇生长情况。
供销普惠是青岛市供销社与莱西市供销社共同出资成立的一家农业服务公司,和许多农业公司一样,一开始供销普惠只提供耕、种、管、收全程土地托管服务,2022年起,公司成立了“三农会客厅”,当起了企业和村集体之间的“红娘”。
一不提供资金,二不掌握技术,供销普惠如何牵线搭桥?“攒局,当好各类资源的‘连接器’。”供销普惠副总经理门奕彤这样回答。
后堤村村民领到年终分红。
在她看来,企业有资金、项目且懂市场,村庄有土地、人力,一旦将这些“嫁接”到一起,找到相匹配的社会资源,便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变化、产生巨大能量,供销普惠承担的就是组局者的角色。
供销普惠更像产品经理,在他们的组织和策划下,条件匹配的多家企业代表和村干部面对面地坐在一起“组团”座谈。企业可以展示项目和技术,村庄可以现场咨询,双方如果能“相中”,可以现场“联姻”,从而省去“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兜兜转转。
后堤村村民喜领年终分红。
但并不是所有项目都会介绍给村里,为验证项目的“含金量”,供销普惠还要做大量的先期调研,有的还要做试验。“有一个香菇种植项目,企业说效益不错,但我们还是建了一个菇棚,种了小半年,看到效果确实挺好,我们才开始推介。”门奕彤说。
水集街道西爻村引进的就是供销普惠验证过的香菇种植项目。西爻村村子不大,只有百余户,村民除了种地,就是进城务工、经商,一直为没有像样的产业。“2024年到供销普惠去办事,就看到了院子里有个香菇种植棚,觉得挺适合我们村的。”1月10日,水集街道西爻村党支部书记张代波仔细梳理村里的闲置院落,打算扩大香菇种植规模。
第一期“三农会客厅”召开,多家企业代表和村干部面对面地坐在一起,“组团”座谈。
项目落地,供销普惠就万事大吉?有时他们还要帮助村里做品牌包装、产品宣传、市场对接等。“虽然签订合同时就要求把技术支持、产品回收等条款写到合同里,但有的村并不同意,他们想赚取更高收益,我们就要帮助村里给产品再找销路。”比如,他们经常利用自有的销售渠道,以团购的方式,将农产品销往城市社区。
参加“三农会客厅”的人员越来越多。图为参加第十三期“三农会客厅”的人员。
截至目前,供销普惠共“攒局”40期,81个村集体、40个产业提供方参与对接,实现了香菇、旱稻、小麦繁种、水果萝卜、水果玉米等7个项目落地。
精准的项目对接给村庄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望城街道后堤村,在供销普惠的“撮合”下,共有旱稻、水果萝卜和良种繁育等6个项目落地。村庄获得实打实效益,村集体年收入由2.7万元增至11万元;村民每亩分红达到1300元……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他们有了更多机会找到合适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集成熟化和转化落地。淄博一家种子企业在后堤村建起了400多亩的粮种繁育基地,不但实现良种繁育规模化、标准化,还推动了科技力量向乡村渗透。
(来源:大众新闻·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