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要新能源之一,氢能产业需求巨大。在双碳背景下,加氢站随着氢能源一起受到国家的重视与支持。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渐完善,技术标准的逐步规范,装备技术的不断进步,淄博市加氢站建设迈入稳定发展阶段。当前,淄博加氢站建设现状如何?如何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在完善配套产业政策上有何作为?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氢风”已至,驱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加氢站,是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气燃料的设施,也是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一次氢气可以跑一个来回,动力十足,绿色低碳!”1月22日,在淄博新区公交枢纽加氢站,氢燃料电池冷藏车司机周师傅笑着说。另一边,身着防静电工作服、佩戴防静电手套的工作人员将加氢枪与车辆加注口连接,随着进气的“嗤嗤”声响起,加氢机开始加注氢气,数据面板上加注量实时跳动。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以这辆载重4.5吨的车辆为例,加注10公斤氢气可提供200多公里的续航。
淄博新区公交枢纽加氢站
依托现有的产业链条和丰富的副产氢资源,2020年,淄博加氢站的建设工作渐入佳境。同年10月,淄博金路通客运服务有限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在张店区中润大道以南、原山大道以西、规划路以东,打造了一座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加氢站,保障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的正常运行。目前,该加氢站设备已安全运行11000余小时,累计加注氢气36万余公斤。这也是淄博市首座固定式标准化示范加氢站。
“‘吃’进氢气,‘排’出水。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只需要10分钟左右就能加满,加满以后能满足一天的运营。”淄博新区公交枢纽加氢站站长孙兆辉介绍,“我们每天为近5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以及4.5吨氢燃料电池轻卡、低栏板氢燃料电池车提供氢气加注服务。”
当下,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加氢站作为向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气的基础设施,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在淄博新区公交枢纽加氢站的控制室,工作人员的简单操作后,将每日站内运行数据便传送至国家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评价平台和京津冀“氢能城市群”管理平台。据了解,淄博是“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试点城市之一,入选国家五部委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目前,共有2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50辆4.5T氢燃料电池冷藏车,50辆4.5T氢燃料电池低栏板货车,10辆49T氢燃料电池重卡牵引车。
截至目前,淄博市共建成7座加氢站,2024年全年加氢量达20.6万公斤,市加氢站项目建设进入全省领先行列。加氢站的建设运营,不仅有效减少了交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在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促进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政策加码,氢能应用场景多元化拓展
如今,市民时常看到蓝色氢能公交车行驶在城市的道路上。与此同时,氢能重卡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这是绿氢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场景。
氢能作为零碳排放燃料,具备清洁、无污染、可存储、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被广泛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形式。在交通运输领域,氢能重卡已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先行者。2021年11月18日,全国第一座高速公路加氢站在济青高速北线(青银高速)淄博南服务区投用。整个项目投资1160万元,总占地面积1640平方米,建有两台双枪加氢机,日供氢能力500公斤,可满足50辆氢燃料车加注。
“我们这座加氢站的原料主要来自齐鲁石化的工业副产氢。与柴油重卡不同的是,氢能重卡更具环保性。氢能重卡排放的只有水蒸气,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对环境更为友好。”中石化青银高速加氢站站长孙凯告诉记者,在获得政府补贴之后氢能重卡,运行的成本比柴油车低10%左右。
中石化青银高速加氢站
工业副产制氢是指将富含氢气的工业尾气(如氯碱尾气、焦炉煤气等)作为原料,通过变压吸附等技术,将其中的氢气分离提纯的制氢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工业副产氢不仅成本低廉,而且能够促进周边氢能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需求持续增长,带动加氢站市场规模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2021年4月,国家科学技术部与山东省签署“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相关框架协议,选取济南、青岛、潍坊、淄博四市,共同组织开展示范。通过氢能高速、氢能港口、氢能城市的建设打造,推广应用燃料电池车辆6000辆,建成覆盖氢能“制-储-输-用”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
在国家和地方多重利好政策加持下,氢能源行业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并在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持续渗透,预计将产生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淄博市亦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11个部门于2022年11月首次制定出台了《淄博市加氢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加氢站建设、运营与安全管理。
方向明,路自定。加氢站作为氢能交通的基础,其建设和发展对于推动氢能产业商业化、实现绿色出行具有重要意义。时至今日,淄博这座传统能源城市正抢抓国家政策红利和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倾力争当新能源“破局者”,探索出了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前景明晰,加氢站建设渐进发展
良好的氢能运输与氢能网络建设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氢能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发展情况看,制氢、加氢、用氢其实都是比较容易实现规模化发展的,而整个氢能产业的短板在于氢能储运。”在淄博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氢能开发应用科科长杨玉柱看来,作为化工强市,淄博氯碱产业十分发达,有着丰富的氯碱工业副产氢。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2023年12月15日,山东省首座“微管网”加氢站——中国石化山东淄博齐鲁加氢站在临淄区化工园区建成投用,运营后能够满足临淄周边、济青走廊氢能车辆的加氢需求。
“成本,还是成本。”谈及氢气运输环节的困难,业内人士说当前大多数加氢站采用气氢长管拖车运氢到站的供氢方式,运费、压车费占到氢气到站价的1/3。而“微管网”模式采用管道输氢到站,运费降低80%,为缓解物流单位运营压力,有效提升氢能市场活力。
“我们加氢站的氢源来自附近齐鲁石化氯碱厂副产品,日加氢能力为500公斤,实现‘自产自销’。”中石化山东淄博齐鲁加氢站站长李延波表示,客户主要是齐鲁物流公司的10辆49吨氢能重卡,为齐鲁石化提供运输服务,实现了中下游高效联动。
中石化山东淄博齐鲁加氢站
氢能车辆和加氢站的互相依存关系,致使两者互为依托。“我们联合产业链17家合作伙伴共同组成‘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联合体’,串联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现已完成31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采购任务,促进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源在物流交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采访中,淄博金路通客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鑫介绍。
加氢站项目是淄博氢能应用的重要环节。“淄博将全力助推加氢站项目建设和氢能产业的合作交流,鼓励企业开展制氢加氢一体化站、油氢合建站等多元化建站模式探索,在保证数量的同时兼顾质量。”杨玉柱认为,淄博市加氢站项目尽管发展迅速,但目前来看,与数量众多且广泛分布的传统加油站和快速普及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相比,加氢站规模体量依旧偏小。
整体来看,推进加氢站建设,将有力带动氢能产业链发展。但现实仍面临诸多困境。采访中,一位氢能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一方面,加氢站推广尚面临高建设成本和长投资回收期等挑战难题,导致企业收益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氢气大部分通过长管拖车运输,氢气储运效率低下,长管拖车单次运氢量仅为200公斤至300公斤,只占长管拖车总重量的1%—2%,单次运输量小,运输成本高。
“氢路”在何方?下一步,健全的产业链,将为淄博加氢站项目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随着提纯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加氢站设施的日益完善,淄博市将继续推广氢燃料车在物流等多个场景中的应用。而在政策推动、技术进步以及不断探索的新模式加持下,淄博加氢站建设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淄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