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德州市召开“谋发展启新篇奋发有为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丰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杨胜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清树,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科科长颜伟出席,介绍本部门2024年工作情况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部署要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力以赴履职尽责,扎实有力做好各项工作,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现代农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深入开展“吨半粮”高产创建工程,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核心区130万亩地块平均亩产1579.6公斤,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总产达157.6亿斤、增长0.8%,单产全省第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8万亩。耕地面积连续四年净增加,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9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德州成为全省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设区市。央视《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多次报道德州“吨半粮”创建成功经验。全国首部粮食生产促进类地方性法规《德州市粮食生产促进条例》颁布施行。
聚力建设“中国食品名市”,农产品全产业链升级提速。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2家、省级76家。发达面粉、禹王生态等5家企业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新增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42家,总数达304家。中粮粮谷、安格斯肉牛等项目加快推进。“德州味”品牌授权企业131家。
稳步实施“双镇百村”和片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万象更新。“双镇”新建续建产业园区21个,实现“一镇一产业园区”,入园规模企业225家,中小微企业720余家,实施项目763个、完成投资980亿元。“双镇百村”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加快40个省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片区建设,新建省级和美乡村31个。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建设,落实“应进必进”,新开展产权交易1219宗,金额9.71亿元。宅基地管理与改革统筹推进,全市共审批宅基地1587宗,580.15亩。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414.63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50.91%。目前,全市发展农民合作社14314家、带动农户83.11万户;发展家庭农场11718家,经营土地面积132.56万亩;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883家,全年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4012万亩次。 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食品名市、城乡融合“三面大旗”,持续抓好“三镇双村两区两园”建设【中心镇、特色镇、重点镇,中心村、特色村,吨半粮区、乡村片区,食品产业园、创新创业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富民、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乡村治理提效赋能,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更加壮丽的“三农”新篇章。
答记者问
“吨半粮”已经成为德州农业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请问2025年全市“吨半粮”创建有哪些新举措?
孙丰勇:
2025年,我们将围绕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持续实施“吨半粮”高产创建工程。
一是抓责任压实。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坚持提高单产和品质并举,推动核心区、辐射区、带动区“三区联创”、扩面提质,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产量158亿斤以上。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质量完成省定任务。
二是抓技术集成。围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在种业提升、粮食标准化生产、绿色增产技术集成等方面集中发力,推动《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周年产能提升技术规程》行业标准发布。
三是抓节粮减损。要扎实推进粮食机收减损,培训骨干农机手1万人次以上,新增低损高效联合收获机500台以上,确保小麦、玉米机收损失率控制在0.8%和1.7%以内。
四是抓地力提升。紧抓全国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市、全国首批高标准农田遥感监测试点市机遇,谋划实施好100余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立健全质量监督长效机制,探索形成一批“平台公司+使用主体”“井长制”“田管家”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管护”德州模式。加大争取力度,着力打造在全省有位次、全国有影响的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做好国家级、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申报工作。
五是抓种业振兴。依托小麦、棉花制种大县、省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优势,加大对育种企业帮扶力度,支持申报国家、省级种业项目,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品种研发创新,培育一批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做大做强我市优势特色种业产业。
请问围绕推动城乡融合繁荣发展,打算怎么做呢?
刘清树:
下步,我们将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以“2025乡村振兴镇域经济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土地、资金、人才、服务向“三镇双村两区两园”集聚,立足基础条件,挖掘资源潜力,优化要素配置,拓展产业空间,不断提升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公共服务的便利度、人居环境的舒适度、乡风文明的美誉度。
一是推进“三镇双村”建设。在持续推进中心镇、特色镇建设的基础上,与区域合作重点镇建设统筹推进。实施好特色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乡村人口集聚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三镇双村”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就业、就医、就学、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构建城乡紧密衔接、县镇梯次发展格局。
二是推进片区建设。坚持片区化、组团式推进,统筹产业强基、人才支撑、文化铸魂、生态宜居、党建引领,巩固提升40个现有片区,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2个精品片区,同时谋划实施新一批省级、市级片区项目,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硬化、洁化、美化“四化”工程,聚力打造具有德州特色的乡村风貌和田园风光。
三是推进园区建设。加快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和各县(市、区)食品产业园“一区多园”建设步伐,为建设“食品名市”夯实基础保障。同时,按照“乡乡有产业、镇镇有园区”的目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统筹整合土地、资金、项目等优势资源要素,在乡村布局一批创新创业园区,着力培植发展一批中小企业,吸引更多乡创客、新农人等到乡村干事创业,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留给农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新征程上推进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据。请问,下一步德州市在哪些方面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领域改革?
刘清树:
根据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下一步,我们将把改革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位置,谋细抓实农业农村改革重点任务,坚定不移以改革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提升”行动,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农户土地,做好全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准备工作。
二是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落实应进必进,建立全市统一的市场建设标准、流转交易规则、交易信息数据库、交易监管机制,形成市县乡村多级联动、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持续提升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水平。因地制宜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土地等资源资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三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按照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的要求,着力健全制度、强化监管,不断提升宅基地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让农民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严守农村宅基地政策底线红线不动摇。
四是规范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建立市县两级辅导员帮包联系引领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度,切实提升高效发展水平及联农带农能力。编制引领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扶持名录,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系点。做好家庭农场“一码通”服务工作,提升家庭农场服务管理水平。规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服务能力,逐步构建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来源:德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