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德州市召开“谋发展 启新篇 奋发有为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分别结合部门职责介绍了本部门2024年工作情况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
“三大行动”,打好蓝天保卫战
据介绍,2024年,德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5年,围绕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这一主线,德州市将实施“三大行动”,以更高标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一是开展科学治污行动。依托“一市一策”专家团队,持续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每日会商制度,做好大气污染物来源解析,提出科学管控方案。加快推进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移动源定位管控等信息数据集成应用,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精准化、科学化。
二是开展工程治污行动。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因地制宜开展活性炭再生“绿岛”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实施低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工程,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实施环保绩效升级,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按政策要求开展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引导城市建成区内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提高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占比,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三是开展面源治污行动。加强市、县、乡三级建筑工地、道路、物料堆场扬尘管控,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道路、河道治理等长距离线性工程。完善“人防+技防”网格化禁烧监管体系,杜绝“三烧”(秸秆、垃圾、落叶燃烧)情况发生。开展餐饮油烟和异味扰民专项治理。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坚决防止散煤复烧。
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差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检验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成效、为建设美丽德州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德州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按照“明确目标、识别问题、理清责任、进入决策、抓好落实”的思路,守牢“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底线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加强断面精准管控,解决好突出问题。落实好巡河监测制度,定期召开水环境形势分析会,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精准施策。切实做好“一断面一策”方案编制。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推动解决”系统思路,组织编制马颊河刘贵桥和漳卫新河小泊头桥“一断面一策”。
二是深入开展冬春季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紧紧围绕推进城镇管网检查维护、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排查整治河湖“四乱”问题、强化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处置等8个方面开展工作,有效防范冬春枯水期水质反弹,为全年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奠定基础。
三是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认真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排查、溯源、整治及监管工作,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体系。2025年在全市基本完成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动态排查工作机制,确保排污口“应查尽查”“不留死角”。
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2025年土壤污染防治将以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为目标,德州市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持续保障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强化与自然资源等部门沟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从规划到供地各个环节,把好项目安全利用准入关。对违规开发建设利用地块,依法进行处理处罚,并督促整改到位,确保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及时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指导企业按《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严格落实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义务,推进重点监管单位不断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水平。
三是有效防范关闭搬迁企业环境安全。对拆除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设备和构筑物,指导企业制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环境污染,拆除完成后,及时指导土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腾退土地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确保腾退土地符合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