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洽课间
趣味课堂
大赛现场
美丽校园
李顺华摄
依托弘博、弘雅教育集团的带动,分初中、小学再成立同学段教育集团15个,将全市96%以上的学校纳入集团化办学范围;以洙河小学为核心校,以城厢小学、城南小学、前车小学为成员校,组建洙河小学教育集团,实行“一长多校”管理。
2024年是青岛莱西的“教育改革年”,莱西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教育改革启动大会,提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改革目标,部署一系列改革任务。在顶格设计下,莱西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一批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得到解决,教育事业快速崛起。
(文/崔志伟)
坚持跨学段、跨城乡布局
推动多种集团共生
2024年10月,莱西市新成立了莱西一中、实验学校、莱西二中、青岛国开二中参与的普通高中办学集团,依托前期成立的16个同学段教育集团,初步搭建起高中横向联合、学段纵向衔接的集团化办学新格局。
莱西市此前组建了弘博、弘雅两个教育集团,确立了济南路中学和实验学校两所核心校,辐射带动幼小初高13所成员校,打破学段之间的衔接壁垒,在管理互通、师资共配、研训互动、文化同建、资源共享、质量共提等方面积极探索。同时,针对农村生源流失严重,部分农村小学在校生越来越少的现状,本着“避免重复投资、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新撤并小规模学校10所,整合举办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2所,小初学段实现有效衔接。依托弘博、弘雅教育集团的带动,分初中、小学再成立同学段教育集团15个,将全市96%以上的学校纳入集团化办学范围。通过一体办学、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有力推动了各级各类学校的一体均衡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莱西市推行“一长多校”制,打造新型办学模式。以洙河小学为核心校,以隶属于镇街教育党总支、办学质量相对薄弱的城厢小学、城南小学、前车小学为成员校,组建洙河小学教育集团,实行一长多校管理。在洙河小学校长统筹领导下,3所成员校全面参与洙河小学的教研、教学活动,借力名校名师的示范引领,加速莱西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倍增与放大。各类教育教学交流活动深入开展,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质量差距,加速优质教育资源的倍增。城厢小学校长表示,之前一直在农村小学工作,思路格局已经定型,通过参与“一长多校”改革,对工作质量、工作标准有了更高的追求。
此外,莱西市还探索初中寄宿制,解决城区外出务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看护难”等教育问题。未来三年,莱西将积极应对学龄人口变化,提前谋划学校布局;深化强校提质,建设更多优质学校;率先在实验中学试点,吸引城区有需求的生源流动,有效缓解城区初中学位压力,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就学需求。
实施合作化、一体化战略
推动教育资源共享
2024年9月,在山东省高中数学联赛青岛地区预选赛中,青岛市53人入选,莱西占14人,莱西一中刘永强取得初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莱西一中李佳慧参加第23届中国女子数学联赛青岛地区预选赛并获得一枚银牌,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这背后,是莱西市面向初高学段推进特禀学生一体培养的支撑。在初中二年级数学学科、初中三年级物理学科设立两个创新人才培养学科营,分别选拔40名学有余力、具有一定学科特长的学生,专门组建了教练团队,每个学科营配备两名辅导教师,通过专题讲座集中答疑辅导,实行初高中衔接课程渗透高中奥赛内容。通过学科素养测评的方式,在两所公办重点高中分别成立强基班,在初中特禀辅导的基础上,从高一年级继续进行系统强基培训和奥赛培训,建构一体化课程体系,每周安排固定时间集中学习和培训,节假日组织参加青岛教科院的线下和线上培训。同时,还与烟台青华中学合作,依托名校名师进行互动游学、联合培养。
这只是莱西教育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莱西市面向普通高中强力推进全学科联合大集备。依托在普通高中建设的九大学科基地,发挥市级教研员在学科建设、课程整合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指导各高中学校开展全学科联合大集备工作。在学校层面,坚持超前一周备课的原则,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备课过程均经过“个备—集备—提升”三个阶段,即教师先进行个人备课,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然后在集体备课中与其他教师交流、讨论,共同完善教学设计;最后根据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个人教学设计的提升。在市级层面,重点聚焦强基培训、高考备考、同课异构、学科建设、课程整合等方面,坚持每两周组织一次跨学校、全学科联合大集备活动,市级教研员亲临现场,带领学科教学人员现场研究、现场教学,团结合作,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教研教学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全学科大集备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推动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带动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团队精神,为打赢高考攻坚战、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教育体系的良性发展,莱西市还面向城乡学校推进师资统一交流调配。将全市教师全部纳入市教育和体育局统一管理。2024年暑假,充分考虑师生比、学科结构、个人意愿等因素,交流调动教师近200人,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师配置进一步优化。同期将新招聘教师全部安排到基层学校,全部担任教学任务,优先保证一线教学需求,并将新分配到教体局的6名“青选生”“莱选生”以及19名机关人员派到基层学校工作,既缓解基层用人不足问题,又促进机关人员精简、提质增效。
打造专家型、专业化队伍
推动教育人才共育
2024年,莱西1名教师获评齐鲁最美教师、3名教师获评山东省优秀教师,河头店镇李爱芳老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并接受新华社采访报道,极大提升了莱西教育的影响力。
这得益于莱西市聚焦学科教师队伍,实施系统化培训。坚持以“服务、指导、引领”理念为指南,以“按需教研、按需培训、以赛促培、以赛促练”为原则,紧密围绕“全面提升教师能力素质”为核心,锚定“国培、市级培训、校本培训”三个层次,盯紧“师德师风、课程改革、学校管理、信息技术、法律法规”五大领域,全面推进学科教师系统培训工作。
校(园)长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莱西市把聚焦校(园)长队伍实施集中化培训作为长期主义战略。2024年8月,莱西市教体局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校园长集训,重点围绕校长队伍建设、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师德师风整治以及体制机制改革等作了强调要求。在这次集训上,邀请青岛海信学校总校长马林等3名专家作专题讲座,校长们认为这是近几年层次最高、组织最严密、收获最大的一次培训,带来了非常强烈的“头脑风暴”。结合集训收获,各位校长对办学目标、办学定位做出重新规划,对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对教师搭配进一步优化,以考核为导向,形成了抓改革、促教学、提质量的良好氛围,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还启动校长论坛,每月召开一次校园长工作例会,逐个汇报亮点事项、创新事项、问题困难等,重点汇报本单位最满意事项和最不满意事项。
在这一过程中,聚焦中层干部队伍,实施多元化培训。面向基层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青年优秀班主任、青年优秀干部群体,采取单位民主推荐与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121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作为“三百工程”人选,进行重点培养和管理。争取青岛市“支教岛”支持,组织这部分人员先后分多个批次到国科大(青岛)附属实验学校、青岛君峰路中学跟岗学习,到淄博、烟台等地蹲点学习,举办了10期“头雁工程”论坛,一边组织实地学习,一边组织研讨交流,开阔眼界,碰撞思想,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2024年8月,采取结构化面试的方式,从教育系统优秀干部教师中确定50名培养人选,纳入组织部百优干部序列,进行为期三个周的封闭集训,加速青年干部观念的转变,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沽河街道孙受中学尉晓宁校长任职刚满一年,通过这次培训,他打开眼界,提升境界,培训结束后,结合学校实际,在“上善若水”核心文化基础上,确立了“水德铸魂、水慧启智、水魄健体、水美润心、水品育劳”五育融合的办学思路。
(来源:莱西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