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织密水网脉络,潍坊水利激活城市发展“动力”

织密水网脉络,潍坊水利激活城市发展“动力”
2025-02-23 18:30:1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现代水网建设成效显著,覆盖率达89%;成功实施126次拦洪削峰错峰,骨干工程无一出险;累计建成74条(段)省级以上美丽幸福河湖,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5.86%,连续五年荣获山东省水土保持规划实施优秀等次……2024年,潍坊水利事业硕果累累,亮点纷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月18日,水利部调水管理工作会议在潍坊召开,水利部及全国各省份水利部门、各流域机构等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王耨泵站、宋庄分水枢纽、岞山泵站和峡山水库,深入了解了潍坊在水利工程建设与调水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成果。这不仅是对潍坊水利事业的高度认可,更为潍坊水利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织密水网脉络,潍坊水利激活城市发展“动力”

实际上,潍坊是一座在水利发展上面临诸多挑战的城市。域内河流纵横,共有405条河流蜿蜒其间,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2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多达12条,拥有潍河、弥河、白浪河、胶莱河和小清河五大水系。看似丰富的水系背后,却隐藏着严峻的水资源困境,潍坊水资源总量仅为24.5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低至262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属于典型的严重缺水城市。如何破解这一困境,成为潍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织密水网脉络,潍坊水利激活城市发展“动力”

面对先天不足,潍坊以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积极寻求破局之策。

供水保障是潍坊水利事业的核心任务。自上世纪80年代末,潍坊市便开始了水网建设。1998年,提出了“多库串联、库河串联、水系联网,优化调配水资源”的水网建设思路,陆续实施了引高入白、引牟入白、引黄入峡、四河串联等一系列跨区域、跨流域调水工程,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水旱灾害防御是潍坊水利事业面临的另一重大挑战。自2012年以来,潍坊持续对骨干河道进行系统治理,南水北调配套、黄水东调、引黄入白、峡山水库胶东地区调蓄战略水源地等一批骨干水网工程相继建成投用,全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

织密水网脉络,潍坊水利激活城市发展“动力”

构建完备的水网以保障供水安全,是潍坊水利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然要求。2022年以来,潍坊系统规划了“一轴一带、四纵七心、百河千库”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延伸峡山水库战略调蓄作用,健全优化了以重点河道和骨干水网工程为“纲”、以河库连通、输配水、灌排渠系为“目”、以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为“结”的现代水网工程体系。

如今,潍坊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饮灌用水保障能力、生态用水保障能力均实现了新的跨越提升。潍坊骨干水网长度已突破900公里、覆盖率达到89%,近年来平均每年可调配本地水、客水以及雨洪水等超过3.5亿立方米,其中2013年以来已调引黄河水、长江水12亿立方米,成功战胜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2013-2017年连年大旱,通过峡山水库胶东地区战略调蓄水源地工程,向青岛、烟台、威海3市调水2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胶东经济圈用水需求。

织密水网脉络,潍坊水利激活城市发展“动力”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在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潍坊扛牢水的责任、解决水的难题、做好水的文章,铆足气力抓项目,农村供水惠民生,管水控水增效益,防汛抗旱保安全,从曾经水资源短缺的困境中突围,实现了从“水患”到“水利”的华丽转身。

水利部调水管理工作会议的召开,是对潍坊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新征程的起点。相信在潍坊的不懈努力下,水利事业必将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这座城市在水润万物中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书写治水安邦、兴水利民新篇章。

(来源:海报新闻)

(责任编辑:康裕新)
关键词:潍坊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