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威海市全面推进美丽威海建设,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威海市全面推进美丽威海建设,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025-03-28 09:24:2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3月27日下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真抓实干勇争先狠抓落实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威海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乔文鹏,威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威海市能源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卫玮,威海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泉贵,威海市林业发展中心主任李强,介绍全面推进美丽威海建设、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近年来,威海市大力实施环境质量和环保工作“双领先”战略,以高水平保护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印发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实施意见分工方案,制定出台《美丽威海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扎实推进美丽威海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成功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全域美丽海湾建设试点等多个国家级试点,积极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中争当排头兵。

大环保”格局进一步巩固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生态环保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生态环保工作,推动生态环保工作落实落地,获2023年度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列全省第二名,省第二轮“四减四增”终期评估优秀。压紧压实责任,落实生态环保责任清单,推行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推动重点领域碳达峰,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制定《威海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威海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等多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并开展专项检查。严格目标绩效考核,全面承接省对市的各项考核指标,采取约谈问责方式倒逼工作落实。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

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累计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10个,在全省率先出台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评价办法,3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73.47%,保持全省首位。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推进核、风、光、储等清洁能源建设,稳妥淘汰低效燃煤机组,“国和一号”核电示范工程1号机组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乳山核能供暖工程项目正式投运,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71.2%,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位于全省前列。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发展海铁联运,建设威海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欧亚班列常态化运行,同比增长28.68%,淘汰国三营运柴油货车6974辆、国一非道机械2133台,超额完成任务。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打好蓝天保卫战,狠抓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移动源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四个关键”,严格落实专项督查、问题曝光、销号管理、预警约谈、考核问责、生态补偿“六项机制”,环境空气质量绝对值和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PM2.5、PM10、优良率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成绩,PM2.5全省唯一连续4年稳定达到世卫组织空气质量过渡时期第二阶段目标,PM10全省唯一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重污染天全省唯一为零。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湾长制,强化重点河流水质预警通报督办帮扶,开展入海排污口巩固提升、岸滩垃圾污染防治、渔港码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入海河流总氮治理等专项行动,巩固“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成果,全市13条重点河流、12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指数全省第四、同比改善率全省第一,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全省唯一100%、连续6年全省最优,桑沟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4个湾区入选省级美丽海湾,先后在全国海洋生态环保推进会、全国政协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推进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5年100%,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获省级年度评估“好”等次、奖励资金300万。

服务经济持续稳健向好

强化精准服务,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统筹使用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总量替代指标,对重点项目、民生项目,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保障服务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完成660个重点项目环评保障,文登开发区入选省级第二批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试点。严格项目把关,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落实“两高”项目“五个减量替代”,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优化执法,坚持智慧监管与非现场执法并行,利用多平台开展非现场检查占比超过50%,落实“不罚、轻罚”制度为企业减负,一个不予处罚案件入选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典型案例,全省率先推行执法进门“四告知”和行政处罚“五书同达”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自然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中央财政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6个,修复岸线达80公里;持续推进“绿满威海·四季多彩”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第3名;建成绿色矿山19家,建成率达95%;3个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入选省环保金融项目库。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威海五垒岛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养护观测站、荣成海驴岛黄嘴白鹭养护观测站入选省级生物多样性养护观测站,全市生态质量指数连续3年全省最优。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威海市及所辖荣成市、乳山市均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市域全覆盖,累计创建2个国家、4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区市入选省级生态文明强县。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和环境安全防控能力建设,持续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狠抓危险废物、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下一步,威海市将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为引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折不扣落实美丽威海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让生态更加美好、经济更可持续、城市更为美丽,奋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责任编辑:张悦)
关键词:绿色低碳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