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从“流量狂欢”到“文化留量”:淄博获奖空间背后的城市进化论

从“流量狂欢”到“文化留量”:淄博获奖空间背后的城市进化论
2025-03-28 18:32:0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年3月,淄博以4项国家级公共文化空间大奖再次闯入公众视野——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获“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柳泉湿地公园城市书房、桑家峪乡村书屋分获“优秀案例奖”。这些获奖项目不仅是一张张文化名片,更折射出这座工业老城从“流量狂欢”到“文化留量”的深层转型。

获奖空间:解码城市的文化基因

淄博的获奖项目精准锚定了三类文化空间创新路径,成为观察城市文化治理的切片。

文博场馆的“破圈术”。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的“双料大奖”,是其从“文物仓库”到“城市会客厅”转型的明证。该馆以“景区思维”重构博物馆功能:声光电技术复现古代窑火场景,青少年研学课程将万年制陶史转化为动手实践,让游客带走“可触摸的文明”。2024年其客流量同比激增230%,印证了“展览焕新+服务创新”的可持续性。

城市书房的“混搭革命”。柳泉湿地公园城市书房的三层玻璃建筑内,阅读、咖啡、商务沙龙与脱口秀剧场共存。这种混搭,“比咖啡馆更潮,比写字楼更温暖”的第三空间,重构了市民文化生活半径。

乡村空间的“造血实验”。桑家峪“峪里书屋”由废弃农房改造,书架上的《有机种植技术》与莫言小说并列。村民白天学习电商运营,夜晚组织露天电影放映,半年承办十余场镇级文化活动。这种“实用主义+美学浸润”的乡村改造,让文化空间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基建”,与沂源县“峪尚乡村书房”共同构成城乡文化共振网络。

空间革命:重构城市肌理

淄博的文化转型不能仅停留于商品层面,更通过空间创新重塑城市基因。2025年3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获“全国绿色低碳公共机构”称号,在设计之初贯彻了三星级绿色医院建筑设计理念,建造中落实了BIM技术精细化施工手段,在运营中实现了低碳节能,是全国妇幼保健院中单体规模较大的三星级绿色建筑。采用白色银建铝板、玻璃和彩色金属百叶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白色银建铝板具有瓷器一样光洁的质感,呼应淄博作为瓷都的文化特色。

火车站南广场的“莫比乌斯带”天桥,以数学曲线模拟淄河环绕群山的意境,夜间照明勾勒出“钢铁蝴蝶结”的流光效果,成为游客打卡新地标。

这些空间不仅是城市名片,更是市民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基础设施,由此打开了对外文化的窗口。

挑战与启示:文化空间的“长红”法则

流量城市的“二次创业”的核心在于“人的连接”。当游客因“陶琉丝”重访淄博,当村民在乡村书屋找到致富路径,当创业者于城市书房邂逅合作伙伴,文化便不再是政府的“面子工程”,而是市民可感知、可创造的“生活操作系统”。

从烧烤到博物馆,从网红到长红,淄博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从“流量捕手”到“文化策源者”的转身。当其他城市沉迷于短视频营销时,淄博选择了一条更笨拙却更可持续的路:让文化成为市民的日常,而非游客的景观。

或许正如网友在陶琉馆的留言:“淄博的底牌,从来不是烧烤,而是那群认真对待文明的人。”

(来源:大众网)

(责任编辑:李建龙)
关键词:淄博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