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不断催生着新概念。
比如,具身智能。
今年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业界关注。所谓具身智能,是指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其类似人类的感知、学习能力,实现与现实环境的动态交互。今年春晚丢手绢的人形机器人,就是具身智能典型的落地形态。
在淄博,具身智能也在开辟前沿应用场景。
在智洋创新,记者近距离感受了具身智能如何赋予机器人“灵魂”。公司设计了一个小型机场,用于试验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无人机立体巡检应用系统。机场借助“无人机+AI+数字孪生平台”,突破了以往需专业飞手操控的局限,实现无人机自主起飞、降落、充电及换电,可自主完成巡检任务并自动生成数据报告,相比传统人工巡检,效率提升了70%。
淄博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具身智能的技术应用提供了无限空间。具身智能可以针对不同产业场景的需求,开发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可用于复杂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和质量检测;在物流领域,可实现智能仓储和自动化配送;在特定场景,可以对复杂且危险的化工管道、高温高压设备等进行巡检,安全、精准又高效。
记者观察到,当前淄博正在聚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链,具身智能的深度应用至关重要。梅卡曼德的高精度3D视觉传感器及AI算法,让机械臂能精准拿捏物体,缺陷识别准确率高达99.9%;纽氏达特几年间先后孵化出法奥意威、得美谐波减速机等十几家企业,以一企之力搭建起一条协作机器人产业链……这都为具身智能产业的深度扩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那么,对于正在崛起的“淄博智造”来说,具身智能如何更好地融入产业生态,实现深度扎根与延展?
专家建议,一方面,应强化产业园区集聚效应,搭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精准政策扶持、成果转化对接、科技金融服务等,为企业生长培植丰厚土壤。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本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聚焦淄博产业痛点,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开发更多契合本土产业需求的定制化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加速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在从“淄博制造”向“淄博智造”的迭代跨越中,具身智能应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
(来源:淄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