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文旅融合促消费市场激发新活力”主题新闻发布会,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副科长高琳琳就德州市在丰富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有关举措答记者问。
据介绍,全市各级文旅部门和公共文化机构近年来积极探索,通过举办特展、延时开放、开发文创等措施,在创新服务、打造品牌、促进消费等方面成效显著。为了进一步聚人气、惠民生、促消费,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文化场馆服务水平要更加提升。从去年开始,市文旅局重点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延时开放。自五一到国庆长假,全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开放时间全部统一延长至19点。同时,服务内容也在不断提升,如:市文化馆增设了市民夜校,让“下班”与“上课”完美衔接;市博物馆开展了“旅游商品主题嘉年华”活动,游客数量和文创销售额大幅增长。此外,还大力支持场馆延时期间向社区、村居、园区、楼宇、商圈等延伸服务,全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矩阵。
二、基层文化活动供给要更加丰富。秉承“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共促消费”宗旨,组织1000场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举办5000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推动市直院团精品剧目进剧场惠民演出60场以上,“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活动实现行政村100%全覆盖。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主动加入、便于消费的自我展示平台,让老百姓当主角、站C位,通过持续举办广场舞、合唱、“村晚”等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群众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带动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拉动区域经济消费。
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要更加多样。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支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发展。大家可能关注到,近日咱们德州5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荣获了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有德城区明德书屋拾忆园分馆、安澜园分馆、繁露园分馆,齐河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以及宁津县城市艺术·宁多元化空间。接下来,德州市将在功能升级、文旅融合、智慧改造等方面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集中发力,为市民提供更多元、更丰富、更便捷的服务。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