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东半岛的几何中心,青岛莱西市水集街道是备受资本青睐的投资宝地,更是产城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答卷。作为莱西主城崛起的关键支点,街道正依托“土地、服务、数字化”三重驱动力,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贡献水集力量。
土地盘活攻坚:从“沉睡资产”到“发展引擎”
在产芝湖畔,修缮片区垃圾场建成产芝驿站项目,盘活原闲置玻璃大棚建成芝兰培育示范园,盘活原闲置民房建成莱夷古窑、产芝村咖及特色民宿,盘活原废弃工厂建成小夼啤酒屋、产芝湖生态科技(山东)有限公司。这种“腾笼”“换凤”的土地经营模式,积极盘活了片区内低效闲置用地,正是街道精准发力突破土地瓶颈的关键之举。目前,街道通过“巡园扫街”行动摸排提报项目39个、闲置土地25宗,储备面积共约2216.7亩,已经为各类项目建设打好“地基”。
产芝湖生态科技(山东)有限公司项目的落地颇具代表性,该项目从洽谈到开工仅用98天,创造了莱西市项目落地新速度。街道项目专班负责人表示,他们建立“地等项目”机制,提前完成土地清障、管网铺设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通过这种高效运作,水集街道2025年落地了一批高质量项目,其中完成申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2个,青岛市、莱西市重点项目12个。其中,新万福农副产品加工项目部分主体已完工;青岛今墨堂SPF动物实验室项目1-6号厂房已基础完工,7号厂房正在主体施工;航天石墨VC项目1号车间已竣工,2号车间已主体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修。
产芝湖生态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营商环境优化:从“环境筑基”到“服务高地”
在水集街道的南部工业园区,青岛锐智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里,机械臂正精准抓取原料。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亟需购置设备,新上生产线,街道经贸办仅用31天就协助完成项目审批、设备进场及相关部门验收。基于项目签约、开工、竣工、投产、达产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拓宽服务的广度和宽度,全力提升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和企业满意度。
工作人员深入现场,护航项目建设
2025年水集街道持续推进“巡园扫街”行动,上门走访服务,通过动态监测企业用电、用工等12项核心指标,实现问题“秒级响应”。数据显示,已累计解决企业诉求201件,其中46件涉及水电保障、招工用工等“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护航企业发展。
如今,这里项目用地充足,基础设施完备,政策环境优越,无论是新兴科技产业、文旅融合项目,还是特色农业拓展,随时可入驻水集街道开启项目建设,携手共绘发展蓝图。
数字赋能转型:从“信息孤岛”到“数字纽带”
在数字时代浪潮的席卷下,县域经济正经历着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水集街道深刻认识到只有将数字技术深度渗透到县域经济的各个领域,重塑产业格局,才能为县域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水润城—莱商易数智平台”
“水润城—莱商易数智平台”这一数字化智能服务平台成为辖区企业家们赞叹的“金点子”。街道研发数智平台主要分三大板块和29个小项,设置的助企服务、特色服务等模块,为企业发布资金需求、司法咨询、人才、科研、政策解读等共享信息,涉及辖区企业原料及产品供需等资源信息每天定时更新。未来水集街道计划将“智慧园区”建设纳入数字平台,通过AI算法实现企业需求与政策资源的智能匹配。在土地管理方面,开发动态监测平台,对2216.7亩储备地块实施“五色预警”管理,确保每寸土地都产生最大效益。
从胶东古邑到现代新城,水集街道的发展实践为县域经济转型提供了生动范例。通过土地盘活释放发展潜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核心竞争力,借助数字赋能拓展县域发展赛道,这片充满活力的区域,正积极投身于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实践中,努力为莱西市乃至青岛市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