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中,荣昌制药(淄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昌制药)稳步前行。每年七八月,公司都会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改造与升级,而今年,固体制剂前处理环节将成为改造重点。面对汹涌而来的“AI时代”,荣昌制药积极组织开展AI大模型、DeepSeek等专题培训,内部各相关部门已着手借助AI技术提升工作效率。
在“两新”政策的指引下,淄博众多企业纷纷以设备更新为突破口,在各自领域精耕细作,奏响了产业升级的奋进乐章。
在山东安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一套智能化铜排加工、热缩、切割全自动流水线,“搭配”数字化制造运营平台系统和三维设计,将材料成本降低20%,交付周期缩短23%,生产效率提升26%,每年节省50万元以上。
山东金洋药业有限公司在利用原发酵设备基础上,购置双锥干燥机、离心机、冻干机、粉碎机、检验检测仪器等高精度设备设施,辅以自动化工控系统,提高超滤、纳滤、离子交换、浓缩、结晶等工序精密度,既提高羟脯氨酸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又能生产依克多因、a-熊果苷等新品种原料药。
淄博齐茂催化剂有限公司重新布局生产装置,更新改造生产设备,实施加氢催化剂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完成后,加氢催化剂由1200吨/年扩产至5000吨/年。
……
可以看出,设备更新对企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激励着行业不断探索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
政策续航:引领未来发展新方向
“两新”政策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更在潜移默化中重塑着企业和市场的发展理念。
上周,淄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部分企业家奔赴青岛、潍坊开展的一场智能工厂建设对标活动,成为企业家们开拓视野、交流学习的平台。
参观交流现场
活动中,山东博汇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金成表示:“尽管很多企业在智能化改造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智能制造和节能减排领域,造纸、医药等行业的大型生产线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信息技术总监王宪鹏也深有感触。他说:“参观卡奥斯创智胶州互联工厂生产线,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了以AGV小车为载体的厂内物流调度系统在保障生产有序、高效运行中的关键作用,其智能化建设走在行业前列,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去年以来,淄博围绕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全链条,广泛汇聚各领域资源要素,打造“典型引路、供需衔接、服务赋能”的生态格局。通过动态发布技改焕新案例、开展“企业家看企业”活动,以优秀企业的创新实践带动行业转型;建立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供需资源库,印发“三张清单”,涵盖200项需求、205种设备和软件产品、34家优质服务商;举办供需对接活动、化工技术装备展览会等,精准对接供需双方,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在政策助力下,淄博累计培育省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场景56个,省级以上绿色工厂69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成果显著。
3月下旬,淄博召开“拼经济比贡献看成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5年重点技改项目的策划及下步推进情况。与此同时,国家层面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以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市场的持续发展。
新的一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与企业设备更新将如何续写新篇?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来源:博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