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全国首个融合空域运行示范基地近期破土动工,1小时内可覆盖粤港澳大湾区90%以上的地区。建成后将通过先进的无人机技术、低空飞行器航线规划系统以及智能化的低空物流配送网络,实现快递外卖轻松入户,空中交通畅意出行。
在浙江,温州大学城通过无人机配送咖啡,效率较地面运输提升50%,覆盖周边10公里半径的大学城区域,为近10万人提供低空物流服务。
视线回到济南,济南这次也是“一键三连”,发布了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渗透到政务、民生、应急等多领域,在30多种场景进行实践。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济南医疗检验样本无人机配送专线,已实现跨区域样本8分钟极速转运,并同步拓展了药品配送服务;济南景区无人机租赁服务,满足了游客多样化航拍需求;搭载激光甲烷检测设备与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已实现燃气用户“到访不遇”场景的智能巡检;利用无人机热成像排查供热管网隐患,更是保障了民生安全。
除了无人机场景开拓外,济南在有人机应用上也进行了拓展。就在“济南低空”App发布一周前,济南商河机场联合山东省翊森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空管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开通了4条低空自驾游航线,包括前往东营的“看海”线路,抢先开辟沿黄低空自驾航线。
“济南的低空经济正在‘落地生根’。”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学军认为,济南低空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维度,它不再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而是能“飞起来”也能“落地用”。
“抢滩”万亿市场,济南先下手为强
“济南低空经济布局早,下手快,在市场上‘先下手为强’。”来济创业七年,济南智鹏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文去年瞄准了低空市场,转型发展无人机产业。在他看来,2024年“低空经济元年”开启,全国多个省市瞄准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市场“抢滩登陆”,济南的反应快,出手也快。
记者梳理发现,早在去年11月,济南就发布指导性政策文件,统筹布局本地低空经济发展。《济南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制定了低空经济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济南的低空经济发展要以争创国家级低空经济试点示范为目标,聚焦通用航空器、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三大领域,实施产业规模培育、特色场景拓展、飞行保障筑基、创新能力提升、试点示范引领等5项重点任务,形成若干特色多元、跨界融合的应用场景,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集聚区和示范区。
2025年,国内各省市正加速推进场景创新与技术落地,试图在这片万亿级蓝海中抢占先机。从无人机物流到载人飞行,从城市治理到民生服务,各地结合自身禀赋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掀起了一场低空经济的“竞速”。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低空经济相关企业6356家,其中第一季度注册5934家,较去年同期注册量增长224.44%。
低空经济上半场,济南“不甘平庸”。今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抢占低空经济制高点。而近期公布的《济南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更是提到培育发展低空制造产业,丰富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推动“低空+”赋能经济增长。
角逐万亿市场,带来了产业的提质升级。“这次‘济南低空’App的上线,让济南又一次抢占了先机。”在吴学军看来,济南有望凭借这一创新应用,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的“济南模式”,在万亿级低空经济新赛道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标杆城市。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