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九连冠!看威海如何谱写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新篇章

九连冠!看威海如何谱写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新篇章
2025-04-26 19:31:2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黄海潮涌千帆竞,双拥情深万木春。

从1937年天福山起义的星火中淬炼出四支铁血劲旅,到65年不停航的“拥军船”航迹仍在浪尖续写,八十八载春秋里,威海用“军爱民、民拥军”的双向奔赴,描绘出军民鱼水情深的绚丽画卷。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桂冠第九次花落威海,荣成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两连冠”。“一城两模范”,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成为威海这座滨海之城赓续双拥优良传统、创新双拥工作实践的最高褒奖和最好见证。

红色传承薪火相传的双拥基因

威海的双拥传统,是一部用热血与忠诚书写的壮丽史诗。

1937年12月24日,天福山起义的枪声划破胶东夜空,打响了山东抗日第一枪。这支英雄的队伍,先后走出了4个集团军、300多位共和国将军,孕育了闻名全国的文登“烈士乡”和荣成“将军县”。

在这片红色沃土上,“马石山十勇士”舍身护民的壮举、“胶东乳娘”哺育革命后代的深情,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威海人民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不断续写着双拥新的篇章。

威海市文登区界石镇宋家庄村,只有64户、141人。村子虽小,却开创了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河。此后,“兵妈妈”志愿服务队、“拥军车队”等先进典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双拥精神在这座城市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在这些闪耀的群星中,院夼村“拥军船”的故事尤为动人。黄海深处的苏山岛,面积仅0.48平方公里,却是我国重要的领海基点。1960年,院夼村村民被驻岛官兵从海难中救起,为了报答驻岛官兵的救命之恩,更出于拥军的家国情怀,朴实的院夼人主动承担起义务接送官兵及亲属和协助运输物资给养的重任。自此,院夼村的第一艘拥军船扬帆起航,从手摇舢板到机动船,六任船长接力航行20万公里,接送官兵及家属10万余人次。第五任船长钱钧堂曾因大雾撞船,撞掉四颗牙仍坚持运送物资:“只要部队需要,船就不能停!”2021年,“拥军船”船长集体当选“全国最美拥军人物”,这条在海图上找不到的航线,成为军民鱼水情的时代坐标。

创新实践服务强军的威海方案

进入新时代,威海以创新为笔,绘就双拥工作新画卷。威海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总体布局,构建起党政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创新建立“5+1”双拥共建模式,政府部门、镇(街)、社区(村)、学校、企业五类地方单位与驻地部队结成595个共建对子。在全省率先推行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80余项办实事项目优质高效完成,部队满意度达100%。

为提升备战保障能力,威海创新“专班推进+现场办公”等方式,推动解决部队战备工程建设、移防迁建等60余个难点问题,为部队备战训练当好坚强后盾。2021年,威海军供站再次获评“全国重点军供站”,在多次任务中展现硬核保障力。

暖心工程全城参与的尊崇礼遇

在威海,尊崇军人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

创新推出军人全周期优待“五事集成”改革,集成入伍、服役、退役、就业、优待5大类60余项服务。办事服务按下“快进键”,围绕退役报到,集成11个事项为“一件事”,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办理时间压缩80%,办事环节压缩83%,跑动次数减少60%,让退役返乡“第一步”更暖心、更舒心。

打造“一刻钟”惠军服务平台“荣军联盟”,整合餐饮、医疗、教育等七大领域资源,全市11家收费A级景区、2800余家企业、商铺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优待优惠服务,充分展现了威海人民的拥军热情。

安置保障彰显城市温度。提供“后路无忧”安置服务,军转干部100%安置到行政或参公岗位,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56%进入事业单位。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做好驻威部队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安排专项指标设立“军嫂岗”“预留岗”“优先岗”,确保有随军意向的家属全部“零等待”安置到位。开通军人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及时解决入学入托问题。

九连冠,既是荣誉,更是新的起点。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威海正以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为抓手,大力弘扬双拥光荣传统,深入扎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让“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深情厚谊,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永续传承。

(来源:大众网)

(责任编辑:周龙)
关键词:威海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