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潍坊:“五一”文旅市场的“流量收割”到“留量深耕”

潍坊:“五一”文旅市场的“流量收割”到“留量深耕”
2025-05-08 09:09:2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当梁咏琪的《胆小鬼》在潍坊奥体公园响起时,数万名观众挥舞的荧光棒点亮了潍坊夜空;当游客身着汉服在沂山祀山大典体验“御祭官”时,古老礼仪与现代文旅完成了时空对话;当XR数字技术让千年风筝“飞”出博物馆时,传统文化与科技浪潮碰撞出璀璨火花……今年“五一”假期,潍坊文旅市场以313.54万人次接待量、2.17亿元营收的亮眼成绩单,向外界展示了一座城市如何通过“模式革新、场景重构、业态蝶变”,实现从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消费强市的跨越式发展。

模式之变:从“景点打卡”到“场景浸润”的升维竞争

潍坊文旅市场的火爆,首先源于对“文旅消费新时代”的精准把握。当“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成为Z世代的消费新主张,潍坊敏锐捕捉到“演艺+文旅”的融合机遇。萧敬腾、苏有朋等引发的“回忆杀”,不仅是音乐盛宴,更成为城市文旅的超级入口。数据显示,演唱会期间全市74家酒店入住率同比提升23%,青州古城等周边景区客流量增长17%,印证了“以演带游”模式的强大引流效应。这种“文化IP+旅游服务”的创新组合,成功将瞬时流量转化为持续留量。

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体验模式的迭代升级。红高粱影视城的NPC互动剧场、十笏园街区的“流动状元博物馆”,标志着潍坊文旅已突破传统观光模式,转向“沉浸式参与”。游客从“看客”变为“主角”,在角色扮演中重构旅行意义——正如与“铁匠兄弟”对话的游客所言:“这不是游览,而是进入另一个平行时空。”这种深度交互带来的情感共鸣,使文旅消费从“眼球经济”升华为“心灵经济”。

在供给端,潍坊正构建“大文旅”生态系统。从演唱会优惠政策到“春漾新声”主题交响乐,从风筝嘉年华到青春文旅行动,城市通过“文化事件集群”打造永不落幕的文旅场景。这种系统化、持续性的内容供给,打破了传统文旅“靠天吃饭”的局限,形成“月月有热点、季季有爆款”的市场节奏。

场景重构: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

漫步世界风筝公园,巨型章鱼风筝与无人机编队共舞天际;走进潍县集中营旧址博物馆,AR技术让历史在光影中重生——在潍坊,文旅场景的创新始终贯穿着“传统现代化、现代传统化”的双向融合逻辑。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新瓶装旧酒”,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实现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

非遗活化展现出惊人能量。风筝博物馆的XR数字体验空间,让静态展陈转化为动态交互;祀山大典的沉浸式体验,使千年礼制成为可参与的文化剧本。数据显示,文博场馆假期接待量同比增长15.19%,其中年轻人占比达62%,印证了“传统文化+科技赋能”对新生代的吸引力。这种“古老文明年轻化表达”的策略,成功破解了传统文化“叫好不叫座”的困局。

现代文旅元素同样在汲取传统养分。红高粱影视城的屠夫、乞丐NPC,脱胎于莫言文学宇宙;“状元文化”主题活动,激活了十笏园的历史文脉。当现代消费场景根植于地域文化土壤,便产生了独特的辨识度。一名游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潍坊的文旅项目总带着一股高粱酒的醇香,这是任何主题公园复制不了的。”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化学反应,塑造出潍坊文旅的“混搭美学”:既有国际音乐节的时尚律动,又有非遗工坊的手作温度;既见科技炫酷的光影盛宴,又存古街深巷的岁月静好。多元场景的共生共荣,构筑起满足全龄段、全时段、全业态需求的消费矩阵。

关键词:潍坊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