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以人才供给为纽带、以产教融合为引擎,通过培育适配地方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构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济南市商河县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迈进,经济运行态势持续向新向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与蓬勃活力。在商河县高质量发展的背后,职业技能人才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近日,记者走访了商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部分职业院校,探寻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成功密码。
紧扣产业脉搏,构建精准育才体系
商河县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高匹配度技能人才培育体系,精准赋能产业升级所需。根据商河县高端生物医药化工、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健康食品、低空经济等优质产业链项目人才需求,引导职业院校优化课程设置,增设新兴专业。
在低空经济领域,依托商河通用航空产业园,推动山东万通技工学校成立航空产业学院,增设航空机务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在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领域,助力山东新华技工学校设立“3D建模、印刷包装”等冠名班、定向班。
此外,商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的“实训商河”大学生主题实践活动,相关部门和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260余个,拓宽了学生实践渠道,提升就业竞争力。这种“靶向培养”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痛点。
深耕教学创新,筑牢教育质量根基
商河县职业教育的一大亮点是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和产教融合的有效实施。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人才、共同研发项目等方式,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这种合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商河县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提升职教质量的重要抓手,积极邀请企业技术骨干走进校园,为学生传授实践经验,鼓励院校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双向赋能,打造“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024年,商河县还面向重点群体开展创业培训等补贴性培训53个班期、2913人次,连续两年举办市级职业技能大赛,有效提升了技能人才专业水平,擦亮了商河职教品牌。
谋篇未来发展,擘画产教协同新蓝图
商河县以“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从产教融合机制、培养模式创新、区域协同发展三个维度系统谋划,打造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战略高地。
在产教融合机制建设上,探索成立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理事会等常设机构,建立“企业需求收集——院校专业调整——人才培养反馈”的动态循环体系,推动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同频共振。
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锚定“实训商河”人才活动品牌建设目标,强化顶层设计,搭建“政校企社”协同会商机制,开发定制化培训课程,推进新型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生态建设,举办各类赛事,搭建技能人才竞技平台,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完善人才权益保障机制。
在加强区域合作上,以职业教育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为载体,促进经验分享与交流。鼓励院校开展专业共建与课程共享,联合开发特色专业与课程,共建专业师资库。推动实习实训资源共享,建立跨区域实习实训基地共享机制,组织跨区域实习实训交流活动。
在“人人皆可成才”的时代号角中,商河正以职业教育为支点,推动县域经济与人才发展“双向奔赴”。未来,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化与区域协同的拓展,商河职业教育必将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来源:爱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