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和美乡村焕新颜
蓝天白云下,宽阔的道路向远方延伸,干净美丽的农家小院整齐有致,村民们在土地上辛勤劳作、在广场上锻炼身体……走进绣惠街道绣河园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感显著增强。特别是结合历史文化,设计主题墙绘等“微景观”“打卡地”“最美院落”,荣获济南市园林式居住区(单位),成为2024年度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项目,让乡村成为美丽宜居的家园。
泉水穿村而过、灌溉良田,绣江河滋养的明水街道吕家村,引泉造景,打造泰岱石松、人造瀑布、小桥流水、鲤跳龙门等景观,搭配花草成圃、绿树掩映,呈现出“绿树成荫、小河流淌”的美丽景色。
从吕家村往西北约3公里,是赭山脚下西营村。依托天然香稻特色种植和天然湿地资源,打造“稻荷飘香景观区”,入选国家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300多亩稻田与荷塘交织,形成“红花绿叶掩映,蛙声蝉鸣相和”的诗意景观,再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田园意境。
章丘大地,积淀了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特色产品,荟萃了多姿多彩的田园风光,一幅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图景徐徐展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章丘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目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精细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规模供水、等级公路、千兆光纤、清洁村庄、快递直投到村等基础建设和基本服务覆盖率均达100%,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实施泉城书屋、数智生活馆、涧溪往事剧游等项目,提升“三涧溪”省级示范片区,创建“诗画文祖”省级衔接推进区;打造了“齐鲁古道·山水新章”市级泉韵乡居示范区,构建起南部“山水秀”、中部“泉水韵”、中北部“湖光美”、北部“黄河情”片区联动发展格局,建设“三涧溪”“诗画文祖”“东城画廊”“杏花河韵”“山水新章”“水乡白云”“明山绣水”7个和美乡村片区,市级以上和美村庄达到247个,总面积352多平方公里,勾勒出“城市后花园、乡村CBD”的美丽画卷。
“土地流转”被翻译成“地不转人转”、“供给侧改革”被通俗化为“种啥卖啥由市场说了算”、“第三产业”被形象比喻为“把面粉蒸成包子卖掉”……这种将政策语言转化为“庄稼话”的智慧,正是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涧溪春晓”宣讲团的魅力所在,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成为最能打动群众的“土味情话”。
“婚闹一旦突破底线,就要承担法律责任……”4月11日,在刚刚获评全国文明村的相公庄街道桑园村,正举办章丘区婚俗改革“百村千讲”启动仪式,宣讲员山东鸾章律师事务所王璇律师通过“恶俗婚闹视频”的典型案例,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讲员商苗苗律师则用“天价彩礼致情侣分手”的案例,剖析高价彩礼对婚姻关系的危害,现场群众纷纷点头称是。
“现在的风气文明多了,人情债轻了,大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操持家庭、干事创业,日子过得踏实又舒心。”说起村里的新面貌,村民们感触颇深。
和美乡村,不仅美在环境,更美在乡风。章丘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建设文化传承载体200多个,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大篷车”“方桌会”等活动,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旭升村,官庄街道吴家村、宁家埠街道向高村、明水街道西石河村、相公庄街道桑园村等6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6万多户“出彩人家”点缀乡间,区级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超过96%。
基层治理是和美乡村的根基。章丘聚焦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化配置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农民生活更便利、更多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网格党组织2791个,形成一体联动网格化综合治理格局,推进“共治积分”“点单式”基层治理服务,推行“商量有章”“五微”基层治理,构建“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共富”乡村治理体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