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1家欧洲投资企业如产业齿轮嵌入威海发展链条,到1654家贸易主体用跨境订单编织对欧合作网络;从6条中欧班列延伸路网,到“通道+枢纽+网络”模式建成;从中东欧创新大会的技术“火花四溅”,到10对国际友城与威海构建“情感共同体”……
在区域开放合作竞争中,威海构建起“经贸——物流——创新——人文”四位一体的对欧合作体系,让单向流动的经贸过往,蜕变为欧亚大陆间能量互哺的共生新图景。
从“单向引进”到“双向赋能”的生态跃迁
威海对欧洲经贸合作的深度,藏在71家欧洲投资企业构成的产业矩阵中,也写在威海1654家企业对欧贸易成绩单里。
今年2月,德国贝里家宠物食品项目正式落地威海,注册资本315万美元,截至目前到位资金已达到150万欧元,宠物湿粮生产线正在进行建设,力争10月份投产。
赛科泵业(威海)有限公司、马夸特开关(威海)有限公司、贝卡尔特(山东)钢帘线有限公司、博优化纤(威海)有限公司等欧洲投资企业,也逐步成为威海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为产业发展带来新动能。
依托于驻欧洲经贸代表处,威海正不断加强与中国意大利商会、欧盟中国贸易协会、法兰德斯中国商会等有影响力的商协会的联络沟通,搭建双方交流合作平台。5月,驻欧洲经贸代表处就拜访了中国奥地利商会、AXESS公司、德中友好协会等,进一步拓展奥地利、德国经贸渠道,为威海企业开拓欧洲市场打下基础。
对外贸易的“结构革命”更值得关注。2024年,威海对英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波兰等市场的进出口增幅均超过10%。
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与沙特企业达成500万美元订单战略合作协议、威海汉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企业达成冷压榨油机产品年销售额200万欧元战略合作协议、威海润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迪拜果蔬交易市场和德国企业达成农产品出口和转运合作意向和收购意向……无一不展现了威海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灵活走位。
而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慕尼黑投资990万美元设立威高医疗研发(德国)有限公司、山东鑫发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西班牙蓬特韦德拉投资677万美元布局罐头和冷冻食品生产销售则标志着威海企业从“产品出海”向“技术+资本出海”的升级。
威海对欧经贸合作的智慧在于从单向引进向双向赋能转变——既深挖德国贝卡尔特、马夸特开关等投资项目的“存量价值”,又开拓奥地利、中东欧等“增量空间”,让每一份资源都流向最具潜力的合作节点。
从“单一运输”到“多式联运”的枢纽变革
以威海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为起点,6条中欧班列如同神经脉络,连接着德国杜伊斯堡、俄罗斯莫斯科等超50个境外城市、站点。
2024年欧亚班列共发运箱量19490标准箱,同比增长28.68%,不仅是数字的攀升,更是“海铁联运+海空联运+海陆联运”立体网络的成型。
2023年开通的俄罗斯集装箱海上航线,使威海成为中俄货物经韩中转的“海上驿站”;2024年首开的威海至圣彼得堡TIR国际道路运输,则打通了继铁路、海运、空运之后的“第四物流通道”。
海关、铁路、港口的协同创新让物流效率持续跃升。通过进一步畅通“欧亚班列+海铁联运”过境通道,在经重庆、西安集结编组的基础上,支持企业增开经乌鲁木齐、喀什的过境班线,持续压缩转关、换装作业时长。这种“通道+枢纽+网络”的模式,使威海从单纯的货物运输节点,蜕变为欧亚大陆桥的“东方换向器”。
此外,通过严格执行过境货物监管要求和验放流程、加强与进境地、换装地和出境地海关的协调配合,更有效防范了禁限物资过境、过境货物滞留境内风险。
在中欧班列“遍地开花”的竞争中,威海的突破在于进行了一场从“单一运输”到“多式联运”的枢纽变革。“跨国多式联运”模式,正在重新定义“一带一路”的海陆衔接逻辑。
从“创新协同”到“人文共鸣”的融合发展
2024年10月,中东欧高价值成果创新合作大会暨2024中欧膜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大会在威海举办。此次大会,堪称威海对欧创新合作的“高光时刻”。
这场聚集70余位国内外嘉宾的大会,不仅诞生了中欧新能源汽车教学技术研发中心及中东欧(威海)中小企业科技合作平台,还促成了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6个合作项目,更构建起了产学研合作的跨国创新生态。
威海市环翠区首高科技术转移中心与匈牙利皇宫堡市服务公司达成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合作意向,威海特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匈牙利舒茨曼有限公司开展膜技术“联姻”,威海文登技师学院与卢布尔雅那大学计划联合培养技能人才,英国萨里大学与威海开展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国(威海)—英国海外人才交流推介会”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举办吸引更多人才来威……彰显着威海从“制造承接”向“创新协同”的转型决心。
而人文交流则为威海与欧洲的合作注入了持久动能。目前,威海全市与欧洲国家缔结了10对国际友城(友好合作关系城市)。
友城谢尔吉耶夫市的中华文化之角·尼山书屋里,一张张精美图片展示着威海精致城市、文旅发展、人文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威海联合英国兰卡斯特市举办剪纸“同上一堂课”,推动非遗传统文化出海;哈巴罗夫斯克市“天赋-献给所爱的城市”国际儿童画展上,威海青少年的作品获得关注,增进了青少年们的相互了解;中英(威海)武术文化交流二十周年活动上,练家子们进行切磋;……
这些“润物细无声”的人文交流,正在消解地域隔阂,构建民间友好的“情感共同体”,也为威海对欧合作提供了“可持续的未来”。
从贝卡尔特钢帘线车间的忙碌生产,到中欧班列编组场的汽笛轰鸣,再到科技大会上的创新要素流动、友城学校里的欢声笑语,威海以“经贸为基、物流为脉、创新为媒、人文为魂”,勾勒出对欧合作、“链”动欧亚的完整闭环,迈出了开放共赢新步伐,也为中欧交流书写了可复制的“威海方案”。
(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