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锚定“产业立县 工业强县”,以转型之力擘画济南“新商河”蓝图

锚定“产业立县 工业强县”,以转型之力擘画济南“新商河”蓝图
2025-07-02 12:14:3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年,商河以“转型升级年”为契机,聚焦产业升级、营商环境优化、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推动居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如今,一座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正在济南北部加速崛起。

产业向新

在山东斯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斯伯特”)的智能化生产线上,身着蓝色工装的技术人员往来穿梭,生产终端上的数据实时刷新;实验室内,精密仪器规律作响,自动化操作台在程序指令下精准运转,从生产车间到科研区域,每一寸空间都涌动着科技创新的强劲动能。

在广日电梯设备(山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日电梯”)的壁板柔性自动生产线上,仅需9分钟即可完成一台电梯轿厢的制作。该生产线系统可根据订单需求,从板材大料库自动取料,通过8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依次完成激光开料、折弯、组装、打包等全流程工序。工人只需制定当日生产任务,设备便会自动适配对应程序,实现不同工件的柔性化生产。成品由AGV小车全程智能运送,真正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线无人化生产。

如今,像山东斯伯特、广日电梯这般的高新技术与智能制造企业,正不断向商河汇聚。这里四通八达的路网与鳞次栉比的厂房交相辉映,共同诉说着这座城市在产业升级浪潮中的蜕变历程。

2025年,商河锚定“转型升级年”发展主题,主动跳出传统增长路径,以全方位变革响应时代发展需求。从理念革新到作风优化,从经济布局谋篇到工作方式提质,“转型”成为贯穿全年工作的核心命题,而经济结构转型则是其中的关键突破口。

在转型动力构建上,产业提升被确立为核心支撑,工业作为现代经济基石,更是商河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发力点。围绕“产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商河全面推进三大攻坚方向:持续健全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速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全力培育创新驱动、竞争力强劲的产业集群。同时,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牛鼻子”,通过“谋、招、建、纳、产、扶”全周期精细化管理,推动项目高效落地转化,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

如今,转型成效已逐步显现:商河高端产业比重持续攀升,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前列。截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增至42家,培育“瞪羚”企业5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家,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眼名片。

企业安心

营商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肥沃土壤,更是滋养产业与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商河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任务,持续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真没想到,开工前要办的多个证件,申请一次,两天就全拿到手了!”信禾喜宴中心项目负责人手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许可证》等证件,难掩喜悦。这种高效的审批体验,得益于商河县全力打造的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集成服务新模式。

据商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一件事”集成服务在去年基础上再度升级,新增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等7个审批事项,使集成办理事项总数达14个。过去繁杂的开工手续,如今被整合为一份清晰的统一服务指南。这一举措成效显著,企业申请材料直接压减三分之二,整体办理时间压缩超95%。

同时,商河从县城、园区到乡村全面发力,提升营商“软实力”,塑造生态宜居“硬品牌”,为人才、企业、资本营造近悦远来的优质发展沃土。

企业落地生根后,如何让“商河造”走向全国?商河深谙“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着力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5月14日中国品牌日当天,商河正式启动优质品牌培育认定工作,重点聚焦制造业、服务业、高品质农业三大领域,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质量水平等多维度开展综合评定。

“我们希望帮助企业更好地认识品牌的重要价值。”商河县市场监管局质量监督科科长邢志勇表示,“有了品牌忠诚度和市场需求,企业才能迈向更广阔的市场。”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认定工作特别突出“商河本土品牌”培育——在邢志勇看来,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企业,其品牌故事同样颇具感染力,“培育认定正是要挖掘这些独特魅力,让‘家乡特色’转化为‘地域名片’”。

目前,商河县优质品牌培育认定工作正有序推进。“我们希望通过认定,推动更多优质本土品牌跻身‘好品山东’‘泉城好品’行列,让更多‘商河造’产品走向全国市场。”邢志勇说。

城市焕新

在怀仁镇特色产品展上,甘薯茶、地瓜干、甘薯饮品等甘薯制品琳琅满目;在李桂芬村的百年梨园,一棵棵古梨树身姿舒展,梨果挂满枝头;踏入逯家村的留兰香种植基地,馥郁清新、怡人的香气瞬间扑面而来……这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场景,均来自“粮安商河・陶梨留香”片区。

该片区地处商河县域北部,覆盖殷巷镇、怀仁镇的9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面积达17.3平方公里,人口共计10844人。其依托粮食、果品、留兰香、鲜食甘薯这四大产业,秉持生态为基、产业赋能、文化铸魂、党建领航的理念,全力打造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典范片区。

在发展推进过程中,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连、村庄相近的原则,片区相继成立了留兰香、乡村旅游、鲜食甘薯等联合党委,大力推动组织、产业、治理、服务“四融合”,达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抱团式振兴发展。例如,李桂芬村盘活12处闲置宅基地,成功引入7家企业,建成两院三馆、一窑九坊,滳河古陶文化产业园已具雏形,生动诠释了“产村互融、共建共享”的和美乡村发展模式。

如今,“粮安商河・陶梨留香”片区已呈现出产业强、环境优、农民富、治理好的崭新面貌,这无疑是商河县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商河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通过整合5家瓶装液化气企业,引入“智慧首安”监管系统,为每个气瓶植入智能角阀和电子身份档案,实现充装、配送、使用全流程可追溯;银桥城市更新项目入选省级创新案例,辛东社区等安置房项目交付,31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18万户居民;五年来,商河打造了长青河公园、商基社区公园、大槐树社区公园等22处公园,城市在公园中有机生长……

在民生保障等领域,商河同样取得显著成效:教育强县高质量推进,西城中学建成投用,规划提供学位6600个;120急救站点覆盖龙桑寺镇、沙河镇,农村30分钟“急救圈”基本形成;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去年新增城镇就业1900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推动名著紫园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试点市场化运营……

自2022年起,商河县实施“一三四六”工作思路,其中“三”指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就是“再造一个新商河”。何为“新商河”?“高品质县城基本建成”便是这一目标的重要衡量标准。

在年初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暨“转型升级年”动员大会上,商河县委书记袁长奎提到:“必须将城建工作重心由‘扩容’转向‘提质’,工作目标由‘住有宜居’转向‘住有优居’,工作方式由‘粗放’转向‘精细’。”从“宜居”到“优居”,不仅是城市面貌的更新,更是发展理念的跃升——通过打造有温度、有特色的高品质县城,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来源:爱商河)

(责任编辑:李建龙)
关键词:商河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