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济南商河县沙河镇:旧校舍里“织”出新光景 家门口就业铺就共富路

济南商河县沙河镇:旧校舍里“织”出新光景 家门口就业铺就共富路
2025-07-09 09:11:3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济南商河县沙河镇原沙河小学旧址上一派火热景象——闲置3年的老旧校舍正式“变身”,锦玉堂服饰沙河工厂分厂在此破土动工。这座即将建成的服装车间,是沙河镇以闲置资源盘活为突破口、撬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沙河镇积极摸排闲置资源,将其改造为“致富工坊”,通过发展服装加工、手工艺品等产业,带动100余名留守妇女、老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走出一条“闲房生财、闲人增收”的新路径。

济南商河县沙河镇:旧校舍里“织”出新光景 家门口就业铺就共富路

面对农村日益增多的闲置校舍和空心房屋,沙河镇打出一套盘活“组合拳”。镇政府成立专班逐村摸排,建立闲置房屋动态台账,按照“宜厂则厂、宜坊则坊”的思路精准改造。空间开阔的旧校舍改造成服装加工车间,屋顶高、采光好的优势让生产效率倍增;分散的农家院落则打造成“炕头工坊”,承接珠绣、编织、角饼等手工订单。锦玉堂服装厂分厂所在的沙河小学旧址,曾是杂草丛生的“废墟”,经加固翻新后变身为现代化车间,不仅为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租金,还吸纳周边5个村庄90余人就业。两年来,全镇累计改造闲置房屋21处,引入社会资本超5000万元,曾经的“沉睡资产”成乡村振兴的“活力引擎”。

济南商河县沙河镇:旧校舍里“织”出新光景 家门口就业铺就共富路

济南商河县沙河镇:旧校舍里“织”出新光景 家门口就业铺就共富路

走进沙河镇陈围子村闲置房屋改造后的“服装厂”,缝纫机的“哒哒”声此起彼伏,50多名妇女正忙着赶制出口订单。“以前接送完孩子只能闲聊天,现在到车间按件计酬,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村民陈红霞笑着说道。沙河镇瞄准留守群体“顾家、增收”的双重需求,创新推出“弹性工作制”,服装车间允许工人根据接送孩子时间灵活上下班,手工工坊则将原料送到农户家中。在苗李村,68岁的李桂芳带着孙子串珠绣,一天能挣60多元;锡壶非遗传承人张丰证在自家小院开设锡壶手作培训班,带动周边30余人学习锡壶制作技艺。如今,沙河镇建成“炕头工坊”27个,开发手工项目10余类,留守人员月均增收1500元以上。

济南商河县沙河镇:旧校舍里“织”出新光景 家门口就业铺就共富路

济南商河县沙河镇:旧校舍里“织”出新光景 家门口就业铺就共富路

从闲置房屋改造的车间工坊出发,沙河镇延伸出一条“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共富链条。锦玉堂服装厂将裁剪、缝制、包装、物流等环节放在中心车间,多余订单分发至周边村庄的“卫星工坊”,既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又扩大就业覆盖面,彻底盘活了闲置劳动力。后期,还将引进电商团队,入驻改造后的农家院落,通过直播销售村民制作的布艺玩偶、手工头饰。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全镇服装、手工艺产业预计带动就业3000人,村集体年均增收超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三年前增长30%。

站在沙河小学旧址新建的车间前,沙河镇党委书记展德祥表示:“过去这里传出的是读书声,现在响起的是缝纫声,都是乡村振兴最美的声音!”如今在沙河镇,闲置校舍里的灯火通明与农家院中的笑语欢声交织,曾经荒废的老房子重焕生机,留守人群的双手织就幸福,一幅“房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共富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济南商河县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