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西院社区的烘干厂,随着小麦被不断运入输送口,粮食烘干工作也迎来高峰期,单日最高烘干量近2500吨。但就在几年前,当地的粮食烘干还以传统的晾晒为主。
“收获的时间基本都一致,我们没地方晒,只能在路边下,占用一块路边,这样车来车往的,就给这个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由于我们是露天晒,一旦遇到这个阴天下雨的时候,存放不及时,小麦就发生霉变或者是发芽,给我们造成很大的损失。”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石桥子镇西院社区村民王桂宾说道。
转机出现在2023年。适逢潍坊市推进流动党员回引契机,西院社区通过走访摸排,加强与在外流动党员的交流沟通,并针对辖区产业空白,一对一精准推介回引。彼时,在河南创业的孙涛,就在孙红发的招引下,回乡创办了粮食烘干厂。
“当时为什么找他呢?因为我了解了很多流动党员,(知道)当时他去过国外,看到了未来农业的发展,同时,(社区)也需要这种配套设施。所以我们两个聊来聊去,一拍即合。”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石桥子镇西院社区党委书记孙红发告诉记者。
巨大的发展空间确实吸引人,但一下子六七百万的投资,孙涛心中还是有不少顾虑。
“刚开始投资农业项目,确实有非常大的顾虑,这个土地从哪里来?资金从哪里来?而且做粮食烘干设备非常专业,投资这么大,到底几年能回本?几年能盈利?这都是当时考虑的问题。”山东省潍坊市诸城骏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涛说道。
“我们跟孙涛沟通以后,我们积极地帮他对接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这些客户,帮他流转了10亩的农用设施用地,(还有)环境评估,还有电力设施等等,包括水电的一些服务。我们成立了专班以后,这些问题我们一一地给他去解决、对接。然后我们积极帮他争取了农业扶持资金400多万元,资金也减少了压力,这样也打消了他回来创业的顾虑。”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石桥子镇西院社区党委书记孙红发告诉记者。
通过精准招引,西院社区目前吸引返乡流动党员近30人,建成了10多个产业项目,涵盖智慧农业、粮食烘干、蔬菜加工、物流贸易、生态循环等农业全产业链条,让本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同时通过品牌化运营和管理,打造出“西院西红柿”“西院大姜”等地方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石桥子镇西院社区村民杜香华告诉记者:“以前我弄一个棚,自己找销路,去联系销路,联系人家车来拉柿子以后,有时候还要管人饭,柿子拉出以后它不给钱,什么时候卖了以后回来给老百姓钱,再跟你算账。这会儿孙书记每年领着去寿光学习、参观、配种,今年4月20号俺又去的,那个柿子肯定它稀亮(宽敞)了柿子就大啊,也有精品了,这会儿也好卖了,价格也高。现在我弄了三个棚,也不愁卖了,一年好时候能(挣)20万块钱。”
但在几年前,西院社区还因组织涣散、发展滞后,村集体负债50多万。彼时的孙红发,就职于广州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通过诸城老乡会接触到了潍坊市有回引在外流动党员的意向。本就看好未来农业发展的他,萌生了回乡的想法。